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撒子的意思、撒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撒子的解釋

亦稱“ 撒子角 ”。即桚子。一種刑具。用繩子穿着五條小木棍,施刑時套在指上收緊。 宋 無名氏 《小孫屠》戲文第十一出:“公吏人排列兩邊,不由我心驚膽戰。怎推這鐵鎖沉枷,麻槌撒子。”《水浒傳》第十二回:“殺威棒,獄卒斷時腰痛;撒子角,囚人見了心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撒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用法區分:

  1. 傳統油炸食品
    指一種源自寒食節的漢族傳統小吃,以面粉為主要原料,油炸後呈現金黃酥脆的層疊狀,形如金絲套環。其曆史可追溯至古代“寒具”,現代仍作為休閑零食流行。

  2. 古代刑具
    亦稱“撒子角”,由五根小木棍用繩串聯而成,行刑時套在手指上收緊。此義項在《水浒傳》等古典文獻中有記載。

  3. 方言用法(四川等地)
    在四川方言中可作疑問代詞,相當于“什麼”。例如:“你喊撒子?”(你喊什麼?)。需注意該用法具有地域性。

  4. 成語引申義
    成語“撒子”讀作sā zi,形容人行為放縱、不受約束的狀态,如:“他最近做事太撒子,完全不聽勸告”。

辨析提示:食品與刑具的讀音均為sā zǐ,方言和成語的發音更接近sā zi(輕聲)。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釋義,曆史文獻中多指刑具,現代日常使用則多指向食品或方言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撒子

撒子,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中國方言中,尤以廣東話、湖南話等方言中較為常見。該詞源于古漢語,具有多種不同的意思和用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撒字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手部和攴部,總計4個筆畫。

來源

撒字最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漢語中的動詞“撒”,意味着“散開”、“抖落”等。在中國方言中,撒子則演變為表示“撒謊”、“胡說八道”等含義的詞語。

繁體

在繁體中,撒字的寫法并未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撒字的形狀與現代基本一緻,隻是在結構和筆畫的細節上略有差異。

例句

1. 他經常撒子,别人都不相信他說的話。

2. 别撒子了,這種借口很明顯是謊言。

組詞

撒子可以作為一個部分組詞,常見的組詞有:

1. 撒謊:指故意說謊。

2. 撒野:指放縱自己,不受約束。

3. 撒手:指放棄,不再繼續。

近義詞

1. 說謊:指不實事求是地陳述或數組對事實真相的謊言。

2. 胡言亂語:指胡亂說話,毫無根據或道理。

反義詞

真實:指符合實際情況或事實的。

實話:指說的是真相或真實的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