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怒放,綻開。《管子·地員》:“其種櫑葛,赨莖黃秀恚目。” 尹知章 注:“謂穀實怒開也。”
“恚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典文獻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古典文獻中的本義
根據《管子·地員》記載,“恚目”指穀物果實怒放、綻開的狀态。例如“其種櫑葛,赨莖黃秀恚目”,尹知章注:“謂穀實怒開也”。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農學或植物學描述,強調植物生長的旺盛形态。
現代可能的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由“恚”(憤怒)和“目”(眼睛)組成,形容憤怒到極點、眼中充滿憤恨的情緒。但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對字面意義的引申或誤讀,需謹慎使用。
使用場景區分
注意:兩種釋義來源不同,建議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古典本義有明确文獻依據,而現代引申義的使用較為罕見且争議性較高。
《恚目》是一個古漢字詞語,表示憤怒、目光兇狠的樣子。
《恚目》由“心”部和“目”部組成,部首分别是心和目,總共有7畫。
《恚目》最早出現在《詩經·儀鸾之什》中的一篇詩歌中:“爾民之欤?”其中的“欤”即《恚目》的古體字。
《恚目》的繁體字為“戾目”。
在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有些字形有所變化。《恚目》在古代寫作“戾目”,且其中的“日”字部分寫作“⺣”。
他看着我恚目而視,讓我感到十分害怕。
恚怒、目瞪口呆、目擊
憤怒、怒目、目光兇狠
溫和、和善、柔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