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筆的意思、賜筆的詳細解釋
賜筆的解釋
漢 應劭 《漢官儀》卷上:“尚書令僕丞郎,月給赤管大筆一雙。”後因以“賜筆”指受到君王寵愛恩賜。 南朝 梁 沉約 《和左丞庾杲之病》:“安用談天辯,徒榮夢賜筆。” 唐 岑參 《省中即事》詩:“君王新賜筆,草奏向明光。”
詞語分解
- 賜的解釋 賜 (賜) ì 給,舊時指上級給下級或長輩給小輩:賜予。賜死。賞賜。恩賜。 敬辭:請賜教。希賜函。 賞給的東西,給予的好處:厚賜。受賜良多。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筆的解釋 筆 (筆) ǐ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筆名。 寫字、畫畫
網絡擴展解釋
“賜筆”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語,其含義與君王對臣子的恩寵及文人才華的認可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賜筆”原指漢代官員每月獲賜赤管大筆的制度,後引申為受到君王賞識或恩賜的象征。該詞出自東漢應劭《漢官儀》的記載:“尚書令仆丞郎,月給赤管大筆一雙”。
二、曆史背景與用法
-
制度起源
漢代尚書台官員(如尚書令、仆射等)每月會收到皇帝賞賜的紅色筆管毛筆,這一制度成為“賜筆”的源頭,象征職位尊榮與君王的信任。
-
文學引申
在詩詞中,“賜筆”常被用來表達對文人才華的贊賞。例如:
- 南朝梁沈約:“安用談天辯,徒榮夢賜筆”;
- 唐代岑參:“君王新賜筆,草奏向明光”;
- 杜甫:“合分雙賜筆,猶作一飄蓬”。
三、文化意義
“賜筆”不僅體現古代官僚體系的賞賜制度,更成為文人追求功名與才華被認可的意象。後世常以此詞暗喻受到上位者重視或文學造詣得到肯定。
四、現代應用
現代語境中,“賜筆”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較少作為日常用語。其核心仍圍繞“恩賜”與“才華”的雙重含義展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賜筆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賜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賜予才情或筆力。在這個詞中,“賜”表示給予、授予,“筆”表示書寫工具,因此賜筆可以理解為授予書寫能力或才情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賜:部首是賜,筆畫數為5;
筆:部首是豎鈎,筆畫數為2。
來源和繁體:
《賜筆》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傳統。在古代,君王或高官會獎賞得力之臣或文人墨客,除了財物外,還會賜予他們一支特殊的筆,象征着對他們才華的認可和贊賞。繁體字中的“賜”是賜予的意思,繁體字中的“筆”是筆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賜筆》的古代寫法是“賜筆”,其中的“賜”與現代形式相同,而“筆”在古代叫作“筆”,使用的筆畫也略有不同。
例句:
1. 君王賜筆,以表彰他的才華。
2. 老師賜筆于學生,希望他們能夠有所創作。
組詞:
賜予、筆力、賜福、筆者、賜教、筆畫
近義詞:
授筆、賞筆、授予筆
反義詞:
收筆、扣筆、失筆
希望這份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歡迎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