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頡頏 ”。
“颉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和引申義兩方面解釋,綜合多個來源信息如下:
指鳥飛上下貌
該詞最早出自《詩經·邶風·燕燕》:“燕燕于飛,颉之颃之。”原形容燕子飛翔時忽高忽低的姿态。其中“颉”指向上飛,“亢”(同“颃”)指向下飛,組合後表示鳥類飛翔的起伏動作。
形容人的志向高遠、氣度不凡
在成語用法中,“颉亢”被引申為描述人的胸懷廣闊、不甘平庸,例如形容有抱負的個體或團隊追求卓越的狀态。這種用法強調精神層面的高昂與超越,如:“他颉亢的志向令人欽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颉亢(jié kà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心情激動或情緒不安。
該詞拆分的部首是“頁(阝)”和“亠”,其中“頁”表示與“頭”相關的含義,而“亠”則表示蓋在上面的意思。
颉亢的拆分筆畫為12畫,由“頁”部6畫與“亠”部6畫組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禮·地宜司論》:“颉亢副俞人之所維。”颉亢在古代指的是心情急躁,無法平靜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颉亢的寫法為“頡亢”。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颉亢的外形與現代稍有差異,但基本保留了詞義和拼寫。例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原文中就有使用了“亢”的字形。
以下是颉亢的例句:
1. 他的颉亢情緒表現得非常明顯。
2. 這個消息讓他颉亢不已。
3. 心情颉亢時,最好尋找一些放松的方法。
一些與颉亢相關的詞語:
組詞:颉颃(指心情煩躁,不安定的樣子)
近義詞:焦慮、惴惴不安
反義詞:平靜、安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