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敦煌石室的意思、敦煌石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敦煌石室的解释

亦称“ 敦煌石窟 ”。包括古代隶属 敦煌 境内的 莫高窟 、 西千佛洞 、 榆林窟 和 水峡口 小千佛洞 四窟。一般指 莫高窟 ,俗称 千佛洞 。在 甘肃省 敦煌县 鸣沙山 山麓。其处有 三界寺 ,寺旁石室千馀,壁画、塑像(多系佛像)极多。自 东晋 迄 元 ,皆有建造。 清 光绪 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于复壁中发现藏经室,内藏手写佛经及美术作品等,极为丰富。写本最早为 晋安帝 义熙 二年(公元406年),最晚为 宋太宗 至道 三年(公元997年),而以 唐 、 五代 的为最多。 英 人 斯坦因 、 法 人 伯希和 等先后前往,掠去大量精品。石室写本部分业经整理印行。全国解放后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敦煌石室是汉语词汇中专指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藏经洞的特定历史称谓。该词由"敦煌"(古丝绸之路重镇名)与"石室"(石窟建筑)组合而成,特指1900年发现的莫高窟第17窟,该窟因保存了公元4至11世纪的五万余件佛教典籍、文书、绢画等文物而闻名于世。

据《汉语大词典》释义,"石室"指以天然或人工开凿的石窟为建筑形式的贮藏空间,在古代常用于存放重要典籍或宗教圣物。敦煌石室完整保存了包括《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等汉文、藏文、粟特文等多语种写本,其文献数量约占现存中古时期写本文献总量的90%以上。

敦煌研究院的考古研究显示,该石室始建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由僧人洪辩开凿作为禅修窟使用,至北宋时期逐渐转变为寺院藏书库。窟内文献涵盖佛教、道教、景教经典及社会经济文书等类型,其中《唐咸通九年金刚经》为现存最早有明确纪年的雕版印刷品。

网络扩展解释

敦煌石室是敦煌地区佛教石窟群的统称,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敦煌石室广义指敦煌境内的四大石窟群,包括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洞。狭义上常特指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东麓,现存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

二、历史背景

  1. 建造时间:始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公元366年),历经北魏、隋唐至元代,持续开凿千年。
  2. 藏经洞发现:1900年,道士王圆箓在莫高窟第17窟发现藏经洞,内藏4.5万件文物,包括佛经、文书、刺绣等,时间跨度从东晋到北宋。

三、文化意义

四、延伸含义

该词常被比喻为珍贵文化遗产或知识宝库,象征历史与文明的积淀。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石窟分布或敦煌学研究,可参考敦煌研究院等权威机构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黯然魂销百赋百花争艳百襇裙北陲边阑闯窃雏鬘促狭倒凤颠鸾道涂德施吊勉鼎鱼幕燕逢蒙缝衣复位梗壅格喳广饶鬼针桂渚减损僥绕鲸膏禁台酒篓宽广类祠鲁诗缕金团媚事命官女僧骈田迁延观望秋景天栖歇却老霜飒拉砂壶上梁不正下梁歪省头香试黜史料食肉相水殿睡功舜日尧天肃和泰远檀越特大城市天官通诂望海瓦影龟鱼小迁斜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