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芳草的意思、芳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芳草的解釋

(1).香草。 漢 班固 《西都賦》:“竹林果園,芳草甘木。郊野之富,號為近 蜀 。” 後蜀 毛熙震 《浣溪沙》詞:“花榭香紅煙景迷,滿庭芳草緑萋萋。” 明 沉鲸 《雙珠記·家門始終》:“萬古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2).比喻忠貞或賢德之人。《楚辭·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王逸 注:“以言往日明智之士,今皆佯愚,狂惑不顧。” 宋 劉攽 《泰州玩芳亭記》:“《楚辭》曰:‘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自詩人比興,皆以芳草嘉卉為君子美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芳草”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香草
    指具有芳香氣味的草本植物,如《楚辭·離騷》中“何昔日之芳草兮”的意象。古詩文中常通過“芳草”描繪自然美景,例如“滿庭芳草綠萋萋”(毛熙震《浣溪沙》)。

  2. 自然意象的延伸
    在文學作品中,芳草常象征生機與清新,如“芳草鮮美,落英缤紛”(陶淵明《桃花源記》)。


二、引申比喻

  1. 美德與忠貞
    比喻品德高尚或賢德之人。例如《楚辭》以“芳草”對比“蕭艾”,表達對忠貞的贊美。

  2. 對美好事物的泛指
    可代指優秀人物或理想追求,如“天涯何處無芳草”暗喻人生際遇中的美好選擇。


三、現代用法

古詩中的“芳草”多為文學意象,并非特指某類植物。現代漢語中,其含義趨于泛化,既可形容自然景色(如“芳草如茵”),也可用于比喻語境(如“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示例句子:

如需進一步探讨文學意象或植物學定義,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芳草的意思

《芳草》這個詞可以指代柔軟、細嫩的青草。在大自然中,當青草受到春天的滋潤和夏天的陽光照耀時,呈現出一種鮮綠嫩芽的顔色和柔軟的質地,給人一種清新、溫暖的感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芳草的拆分部首是艸。它的總筆畫數為9,具體為:

艹(3畫)+ 人(2畫)+ 十(2畫)+ 乚(2畫)

來源與繁體字

“芳草”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是由“芳”和“草”兩個字組成。芳指香氣撲鼻、芬芳馥郁之意,草則是指植物的繁茂之物,兩者結合表示青草芳香的意象。繁體字中的“芳草”則為「芳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芳草”有多種寫法,如“芳草”、“芳草”等。這些寫法在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現代标準的“芳草”寫法。

例句

1. 風吹過,草地上彌漫着一股淡淡的芳草香氣。

2. 在夏日的黃昏,我喜歡躺在芳草地上,仰望星空。

組詞

1. 芳草地:指長滿芳草的草地。

2. 芳草香:指芳草散發的香氣。

3. 芳草世界:比喻美好而甯靜的世界。

近義詞

青草、翠綠、芬芳。

反義詞

枯草、凋零、幹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