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硙的意思、碓硙的詳細解釋
碓硙的解釋
舂米和磨粉用具。《資治通鑒·唐僖宗中和三年》:“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磑,併骨食之。” 宋 文瑩 《湘山野錄》卷中:“民間舟車碓磑箱篋銀釧之物悉籍之。”
詞語分解
- 碓的解釋 碓 ì 木石做成的搗米器具:碓房(舂米的作坊)。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硙的解釋 硙 (磑) è 石磨:“造治碾硙。” 磨(?);使物粉碎。 硙 (磑) á 〔硙硙〕a.高;b.聚集;c.潔白光亮;d.堅硬。 (磑) 硙 (磑) à 切近。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碓硙”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拼音與基本釋義
拼音為duì wèi(),指古代用于舂米和磨粉的農具組合。其中:
- 碓(duì):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腳踏舂米工具,通過踩踏一端使另一端的石杵起落,脫去谷物外殼。
- 硙(wèi):即石磨,用于将谷物研磨成粉末。
2. 曆史文獻例證
該詞多見于古籍,例如:
- 《資治通鑒》記載:“賊掠人為糧,生投于碓硙,并骨食之”,反映其作為加工工具的用途。
- 宋代《湘山野錄》提到民間“舟車碓硙箱箧銀钏”等物品需登記造冊,說明其屬于重要生活器具。
3. 使用場景與現狀
“碓硙”屬生僻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用于研究古代農業工具或文獻解讀。其功能現已被電動碾米機、磨粉機等取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資治通鑒》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碓硙(dùi wéi)是一個表示磨碾的工具的古代漢字。下面是有關碓硙的一些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碓字由石(石部首)和尤(尤部首)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碓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是中國古代農民生活中常用的一種磨碾工具。碓硙在古代被用來磨食物,如大米、小麥等谷物。
繁體:碓字的繁體字為「碓」。
古時候漢字寫法:碓字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我看到農村裡的姑娘在用碓硙磨面粉。
組詞:碓硙木、碓硙村、碓硙舊址等。
近義詞:磨藥、磨坊、磨石等。
反義詞:抛棄、放棄、離棄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