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說釋聖人經義者。 漢 王符 《潛夫論·考績》:“夫聖人為天口,賢人為聖譯。是故聖人之言,天之心也;賢者之所説,聖人之意也。”一說,譯,當作铎。 汪繼培 箋:“譯,疑當作‘鐸’。《法言·學行篇》雲:‘天之道不在 仲尼 乎! 仲尼 ,駕説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将復駕其所説,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金口木舌,鐸也。”
“聖譯”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區分:
一、古代文獻中的原義(核心含義) 源自東漢王符《潛夫論·考績》:“夫聖人為天口,賢人為聖譯。” •字面解析:“聖”指聖人(智慧超凡者),“譯”通“铎”(古代鈴狀樂器,象征教化)。汪繼培箋注指出此處可能存在通假現象,認為“譯”應作“铎”,即賢人如同木舌金鈴的铎,負責傳播聖人之言。 •引申義:指代闡釋聖人經典要義的賢能之士,強調他們在文化傳承中的中介角色。
二、現代引申義(非主流用法) 部分現代詞典(如《聖譯漢語詞典》)将其解釋為“完美無缺的翻譯”,認為“聖”表卓越,“譯”指翻譯,組合後形容極高水平的譯文。但該用法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當代語言演變中的新解。
辨析建議: • 研究古文時應采用第一種解釋,重點關注漢代文獻語境。 • 現代若用于贊美翻譯作品,需注意與古義的差異,避免混淆。
《聖譯》是一個含有兩個字的詞語,由“聖”和“譯”兩個部分組成。
下面我們來拆分每個字的筆畫和部首:
1. “聖”字的部首是“土”,它有5個筆畫。
2. “譯”字的部首是“讠”(讠為“言”的變形),它有7個筆畫。
《聖譯》這個詞來源于漢語,表示對聖賢言論的翻譯。
在繁體字中,詞語《聖譯》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與現在的寫法有一些細微的差别,但整體上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了如何使用《聖譯》:
“他對這些聖賢的言論進行了精确的聖譯。”
以下是一些與《聖譯》相關的詞語:
組詞:聖人、譯者、聖文、譯書、譯文等。
近義詞:聖經翻譯、經典翻譯、聖賢言教解讀。
反義詞:誤譯、謬誤解讀、失實翻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