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所傷害。《詩·小雅·正月》:“民今之無祿,天夭是椓。” 鄭玄 箋:“民於今而無祿者,天以薦瘥夭殺之。”
(2).亦作“ 天祅 ”。古代所謂一種不祥的星象。《史記·天官書》:“﹝太白﹞色白五芒,出蚤為月蝕,晚為天夭及彗星,将發其國。”《漢書·天文志》作“天祅”。
“天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天所傷害
源自《詩經·小雅·正月》:“民今之無祿,天夭是椓。”鄭玄注解為“天以災禍使人夭折”,指自然或命運導緻的災禍。
古代星象術語
亦作“天祅”,指不祥的星象。如《史記·天官書》記載,太白星出現異常可能預示“天夭及彗星”等兇兆。
需注意與“夭夭”(形容草木茂盛或女子輕盈)區分,二者字形相近但含義迥異。例如《詩經·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即描述桃花繁盛之景。
總結來看,“天夭”核心含義圍繞“天降災禍”與“兇兆星象”,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天夭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它可以表示天空的蔚藍、明朗;還可以指天命終結、夭折早逝。下面将介紹天夭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天夭是一個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左邊是“廣”部,右邊是“多”部。天夭共有10畫。
天夭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五帝本紀》中,用于描述帝喾才幹卓越、天地和順、萬物茂盛的美好景象。
天夭的繁體字為「天夭」。
在古代,天夭的寫法稍有不同,圖形較為簡潔,即為「天夭」。
他站在高山之巅,仰望着天夭蔚藍的蒼穹。
這位年輕天才因病夭折,使許多人感到惋惜。
衰夭、夭折、夭壯、夭矯
天高、天朗、藍天
黯淡、昏暗、黑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