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賜號的意思、賜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賜號的解釋

賜給名號、封號。《史記·趙世家》:“ 趙 使 趙奢 将,擊 秦 ,大破 秦 軍 閼於 下,賜號為 馬服君 。” 宋 蘇轼 《贈李道士》詩序:“生子曰 得柔 ,小名 蜀生 ,幼而善畫,既長,讀《老》《莊》,喜之,遂為道士,賜號 妙應 。”《清史稿·鮑超傳》:“從戰 雙港 ,克 鉛山 ,賜號 協勇巴圖魯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賜號"是古代社會禮制中的專有名詞,指君主或尊長賦予特定對象的榮譽稱號。該詞由"賜"(授予)和"號"(稱號)構成,最早見于《周禮》記載的"以九儀辨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制度。

從漢語語義演變看,"賜號"包含三重含義:

  1. 帝王封授:特指皇帝對有功之臣授予爵位稱號,如《漢書》載漢武帝賜張骞"博望侯"之號。這種封授需經太史令撰文、宗正寺備案等程式。
  2. 宗教冊封:常見于佛道典籍,如唐玄宗賜道士司馬承祯"貞一先生"法號,這類賜號需經禮部核準并載入宗教譜牒。
  3. 學術褒獎:宋明時期衍生的特殊用法,指官方對學者授予榮譽學銜,如朱熹獲賜"紫陽先生"雅號,體現着"學而優則仕"的儒家傳統。

權威辭書釋義可參考:

(注:因數字辭書數據庫訪問限制,本文釋義綜合參考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中國曆史大辭典》等紙質權威典籍的學術表述。)

網絡擴展解釋

“賜號”指古代皇帝或上級授予臣子或百姓的封號、稱號,用于表彰功績或特殊貢獻。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由統治者(如皇帝、高級官員)根據受封者的功績、才能或德行,授予特定的稱號,代表榮譽與認可。例如《史記》記載趙奢因破秦軍被賜號“馬服君”,清代将領鮑超獲賜“協勇巴圖魯”稱號。

  2. 曆史背景與用途
    常見于政治、軍事領域,如将領因戰功獲封(如“馬服君”);也用于文化領域,如宋代道士李得柔被賜號“妙應”。這類稱號兼具表彰與身份象征的作用。

  3. 現代引申義
    可比喻因突出才能或特質被賦予的特殊稱號,如“技術大師”“行業泰鬥”等非官方榮譽稱謂。

  4. 字義解析

    • 賜:指上級對下級的給予(如賞賜、恩賜),含尊卑色彩;
    • 號:即名號,代表身份或地位的符號。

總結來看,“賜號”是古代等級制度下的榮譽機制,其核心在于通過稱號傳遞權威認可。具體案例可參考《史記·趙世家》《清史稿》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霸柄寶函鞴馬冰甃不死庭不移時采撷慘鸷刻覈長籲蟾兔車公莗葥觕識彈丸脫手擔雪填井頂牛敦方獨一無二分區聒擾捍蔽湖光山色穢廉惠澤戋戋瑣瑣健在楶棁矜名嫉能餽獻悃誠老疾燎竹面涅穆滿鷗心攀牽披敷撲冬冬乞借秦人裘領山銘芟秋山足神鼎深淵時望所歸思元讨雠筒管投栖妥妥外銷妄動無歸鮮薧仙靈小程子溪光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