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樸斲之材的意思、樸斲之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樸斲之材的解釋

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膚表或不可以論中,望貌或不可以核能, 仲尼 似喪家之狗, 公旦 類樸斲之材。”參閱《書·梓材》“既勤樸斲” 孔 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樸斲之材”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經過初步加工但尚未完全成器的材料,比喻具備潛力但尚未成熟的人才或事物。該詞強調“未完成”的狀态,既有基礎品質,又需進一步雕琢。


二、出處與演變

  1. 文獻來源
    最早見于晉代葛洪《抱樸子·博喻》:“仲尼似喪家之狗,公旦類樸斲之材。”
    另可追溯至《尚書·梓材》“既勤樸斲”的注釋。

  2. 字形與讀音

    • 樸:讀作pǔ(部分文獻注音為piáo,但主流為pǔ)
    • 斲:讀作zhuó,意為“砍削、雕琢”。

三、用法與引申義

  1. 核心比喻
    形容人才能雖不突出,但本質樸實可靠,或事物處于待完善的初級階段。
    例句:他雖非天才,卻是樸斲之材,值得培養。

  2. 使用場景

    • 評價他人:強調踏實、有潛力但需磨煉(如職場、教育領域)。
    • 文學創作:用于隱喻未完成的作品或尚待發展的領域。

四、相關辨析


五、文化内涵

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過程”的重視,強調事物發展需經曆雕琢與積累,與《禮記》“玉不琢,不成器”的哲理相通。

網絡擴展解釋二

樸斲之材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描述一個人的才能或品德紮實、樸實無華。拆分部首是木和斤,其中木表示與木材相關,而斤則表示用力砍。它的筆畫數是13畫。 這個詞源于《史記·孟子荊卿列傳》中的一句話:“材力斲其樸,性靜處其中。”它原本形容一個人才德兼備,與木材類比表示這個人的才能如同木材的質地一樣堅實耐用。後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形容一個人的才能或品德樸實可靠,不張揚不造作。 在繁體字中,樸斲之材的寫法是樸斲之材。樸有木頭的意思,斲表示刻削。這種寫法更能突出木材相關的意味。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對于“斲”的寫法有一些變體,有的時候會寫成“斫”,這兩個字都表示用力砍削。 下面是一個關于樸斲之材的例句:“他雖然不善言談,但是他的實際行動展現出了他的樸斲之材。”通過這個例句可以看出,這個成語強調的是一個人的堅實、可靠的品質。 與樸斲之材相關的詞組有樸實無華、堅韌不拔、踏實肯幹等。這些詞組都強調一個人的品性或才能的堅實性,沒有虛浮和造作。 樸斲之材的近義詞是“實幹紮實”、“穩重素淨”,這些詞語都形容一個人的品質和才幹堅實可靠,不喜歡虛浮的表面功夫。 而樸斲之材的反義詞則可以是“浮華虛僞”、“徒有其表”等。這些詞語形容一個人的品性或能力不夠堅實,往往隻有虛有其表或表面功夫而已。 總的來說,樸斲之材是一個形容一個人品德或才能堅實、樸實無華的成語,它強調一個人實際行動和品質的可靠性,與木材的質地相比。通過這個成語,我們可以贊美一個人樸實可靠、才能過硬的品德和才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