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雙鬟的意思、雙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雙鬟的解釋

(1).古代年輕女子的兩個環形發髻。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五:“窈窕雙鬟女,容德俱如玉。” 宋 陸遊 《春愁曲》:“ 蜀 姬雙鬟婭姹嬌,醉看恐是海棠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四·濮州女子》:“有雙鬟女子立道旁樹下,絶色也。”

(2).借指少女。 宋 王安石 《仲元女孫》詩:“雙鬟嬉戯我庭除,争挽新花比綉襦。”

(3).指婢女。 明 唐寅 《踏莎行·閨情》詞:“急喚雙鬟,為儂攀折,南枝欲寄憑誰達。”

(4).指千金高價。語本 漢 辛延年 《羽林郎》詩:“ 胡 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餘。” 唐 杜牧 《張好好》詩序:“ 好好 年十三,始以善歌來樂籍中……後二歲,為 沉著作 述師 以雙鬟納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雙鬟”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源于古代文化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古代女子的發髻樣式
    指年輕女子在頭部兩側梳成的兩個環形發髻,是傳統發飾的一種。這種發型常見于唐代少女或未婚女子,象征青春與純真。
    例句:白居易《續古詩》中“窈窕雙鬟女,容德俱如玉”。

  2. 借指少女或婢女

    • 少女:因雙鬟發型多用于年輕女性,故引申為少女的代稱。
    • 婢女:古代婢女常梳此發式,因此也代指侍女。
      例句:王安石《仲元女孫》詩“雙鬟嬉戯我庭除”。
  3. 象征高價
    源自漢代辛延年《羽林郎》中“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餘”,以發髻裝飾的奢華暗喻身價高昂。

二、擴展含義(成語用法)

在部分詞典中,“雙鬟”被引申為成語,比喻雙方勢均力敵、相持不下,如“雙鬟争鬥”。此用法多見于現代詞典解釋,古典文獻中較少見。

三、文化背景

雙鬟不僅是發型,更承載了古代社會對女性年齡、身份(如未婚、婢女)的标識功能,常見于詩詞描寫。例如陸遊《春愁曲》以“雙鬟”形容女子嬌美,吳梅詞中“新詞琢就付雙鬟”則暗指侍女傳唱。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古代文獻及權威詞典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或《全唐詩》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雙鬟

雙鬟是一個中文詞彙,通常指女性将頭發分為兩束并盤在兩側耳朵旁邊的發型。這種發型常常被認為是傳統中國女性的典型形象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雙鬟”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雙”字的部首是“又”,表示“兩個的意思;“鬟”字的部首是“髟”,表示“頭發”的意思。根據漢字的拆分規則,這兩個字分别有2、10個筆畫。

來源

“雙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女性發式一般很注重儀容,漂亮的“雙鬟”發型常被婦女們所追求。這也成了傳統文化中對女性美的一種表達方式。

繁體

在繁體中文中,雙鬟的寫法為「雙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雙鬟的寫法為「雙鬟」。

例句

她細心地将頭發分成雙鬟,展現出古代女性的典雅氣質。

組詞

松鬟、蛾鬟、同鬟、羊鬟。

近義詞

雙髻、雙辮。

反義詞

披發、散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