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舂米和磨粉用具。《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三年》:“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於碓磑,併骨食之。” 宋 文莹 《湘山野录》卷中:“民间舟车碓磑箱篋银釧之物悉籍之。”
碁硙(duì wèi)是汉语中一个历史悠久的复合词,指代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统称。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由“碓”和“硙”两个单字构成:
碓(duì)
《说文解字》注:“碓,舂也”,指通过杠杆原理运作的脚踏式舂米工具,常见于汉代以后的农具记载。其构造包含石臼、木杵和脚踏板,主要用于脱去稻谷外壳。
硙(wèi)
《广雅·释器》释为“磨也”,指石制旋转磨盘,早期用于磨碎谷物。东汉王充《论衡》记载“硙以治麦”,表明其主要用于小麦研磨。
词义演变方面,先秦文献中二者多独立使用,如《周易·系辞》载“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至汉代《急就篇》首次出现“碓硙”连用,泛指粮食加工设备,如《汉书·地理志》载“雍州有碓硙之利”。唐代后随着水碓普及,“碓硙”特指水力驱动的组合式加工装置。
文化内涵层面,《农政全书》强调其“省人力而增民食”的农耕文明意义。现代考古发现,如河南南阳汉代冶铁遗址出土的陶碓模型,印证了《天工开物》中“借铁器固碓身”的技术记载。
“碓硙”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 拼音与基本释义
拼音为duì wèi(),指古代用于舂米和磨粉的农具组合。其中:
2. 历史文献例证
该词多见于古籍,例如:
3. 使用场景与现状
“碓硙”属生僻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用于研究古代农业工具或文献解读。其功能现已被电动碾米机、磨粉机等取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资治通鉴》等文献原文。
白铺霸业背临裁与长平觇知趁哄打劫弹窝饵子丐首刚卯甘水够格归款豪敢横死贼画蛇着足毁顿歼除交授九丹计意举乐军导夔魍溜打精光轮鈎冒干默化潜移模印木杠泥子胖鼓鼓配地啌咙遣价谦兢前兆倾风清优绮岁祁奚之荐壤树煞落石箧适如其分树本书信体死斗四明南词踏月腾蹀童阜吐华徒人突兀森郁万壑千岩违害咸茎嫺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