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憝魁的意思、憝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憝魁的解釋

猶首惡。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由是憝魁罔漏,俘馘萬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憝魁"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單字訓诂與典籍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構詞解析 "憝"(duì)字在《說文解字》中訓為"怨也",本義指怨恨,《漢語大詞典》引申為奸惡之人。"魁"字在《爾雅·釋诂》中釋作"首也",指首領、首腦,《康熙字典》引《正字通》注:"凡物之首皆曰魁"。二字合稱特指罪魁禍首,《故訓彙纂》收錄該詞條時釋義為"惡人之首"。

二、典籍用例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康诰》"元惡大憝",漢儒孔安國傳注:"大為奸惡之人所怨",唐代陸德明《經典釋文》引作"憝魁"。明清司法文書中常見"擒獲憝魁"的表述,如《刑案彙覽》載嘉慶十八年奏折:"逆匪林清實為倡亂憝魁"。

三、現代釋義 綜合《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與《古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憝魁"特指犯罪集團或惡性事件的主要策劃者與實施者,多用于司法文書和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憝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憝魁(duì kuí)意為首惡,指作惡集團中的首要人物或罪魁禍首。例如清代魏源《聖武記》中記載:“由是憝魁罔漏,俘馘萬計。”

二、拆解分析

  1. 憝(duì):
    • 本義為憎惡,如《尚書·康诰》中提到“罔弗憝”(無人不憎惡)。
    • 引申為兇惡,常用于形容惡人。
  2. 魁(kuí):
    • 本義指為首的、第一的,如“罪魁”“奪魁”。
    • 也可形容高大魁梧,或指北鬥七星中的“魁星”。

三、用法與語境

四、易混淆詞

需注意與“瀵魁”(噴泉)、“侓魁”(大貌)等形近詞區分,這些詞語含義完全不同。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的權威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按甲寝兵按捺扮戲子奔牛邊韶寝玻罩不穣褫奪持勢淳質刺啓單行法盜鈔道根提溜乏地方槽放火燒身奉戶甘瓜苦蒂郜鼎宮瓢官癖汩喪毫末不劄﹐将尋斧柯鶴望偟偟壺箭嘉績醬瓿踐滅剪抑竭蹷金璧輝煌靜境錦卷舊識苛削廪稍厲世磨鈍龍舉雲屬免坐名教辇洛畔援披蓑起化欺惑泉貨忍手日契乳湩入腳桑樞説鹹道淡酸呻托孤違方文化衫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