憝魁的意思、憝魁的詳細解釋
憝魁的解釋
猶首惡。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七:“由是憝魁罔漏,俘馘萬計。”
詞語分解
- 憝的解釋 憝 ì 怨恨,憎惡。 壞,惡:元兇大憝。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魁的解釋 魁 í 為首的,居第一位的:魁首。魁星(a.北鬥星中第一星,又第一星至第四星的總稱;b.中國神話中所說的主宰文章興衰的神)。魁元。罪魁禍首。奪魁。 高大:身魁力壯。魁梧。魁偉。 筆畫數:; 部首:鬼
網絡擴展解釋
“憝魁”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憝魁(duì kuí)意為首惡,指作惡集團中的首要人物或罪魁禍首。例如清代魏源《聖武記》中記載:“由是憝魁罔漏,俘馘萬計。”
二、拆解分析
- 憝(duì):
- 本義為憎惡,如《尚書·康诰》中提到“罔弗憝”(無人不憎惡)。
- 引申為兇惡,常用于形容惡人。
- 魁(kuí):
- 本義指為首的、第一的,如“罪魁”“奪魁”。
- 也可形容高大魁梧,或指北鬥七星中的“魁星”。
三、用法與語境
- 文獻用例: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言文,如《聖武記》描述剿滅叛亂首領的情景。
- 現代使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學術讨論或引用古籍。
四、易混淆詞
需注意與“瀵魁”(噴泉)、“侓魁”(大貌)等形近詞區分,這些詞語含義完全不同。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漢典網的權威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憝魁一詞的意思
憝魁(duì kuí)是一個漢語詞彙,它的意思是指極為可惡、邪惡,可以形容人或事物的惡劣程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憝魁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心(xīn)和鬼(guǐ)。根據字典的筆畫統計,憝魁一共有1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憝魁這個詞的來源和來曆比較模糊,目前沒有确切的資料可以詳細說明。同時,憝魁這個詞沒有繁體字形式,隻有簡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中,憝魁這個詞沒有特定的古字寫法,因為它屬于後來繁衍出來的現代漢字。
例句
1. 這個人做的事真是憝魁,讓人無法容忍。
2. 這個電影中的反派角色可以說是惡劣的憝魁。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憝惡、魁澈、憝缪
近義詞:邪惡、兇狠、邪惡至極
反義詞:善良、正義、仁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