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桑木為門的轉軸。借指貧寒之家。語出《莊子·讓王》:“ 原憲 居 魯 ,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原憲 桑樞,不易有官之宅。” 明 張居正 《祭封一品李太夫人文》:“故有蓬戶編氓,桑樞賤士,膾鱗為羞,采薇代旨。” 清 黃宗羲 《吳處士墓碣銘》:“君奮桑樞褐塞之下,而急人之急。”
“桑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桑樞”字面指用桑木制作的門軸(“樞”即門扇的轉軸)。由于桑木材質普通、成本低廉,古人常以桑木代替更堅固的木材制作門軸,因此該詞引申為貧寒之家的代稱。例如《莊子·讓王》中記載:“原憲居魯,環堵之室……蓬戶不完,桑以為樞”,即以“桑樞”形容原憲的簡陋居所。
與“桑樞”相關的成語還有“甕牖繩樞”(用破甕做窗、草繩系門),均屬古代對貧困生活的典型描寫。
桑樞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着豐富的含義。在古代文獻中,桑樞常被用來形容某事的關鍵、中心,也可以代指某個事物的心髒、核心。
桑樞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木和林。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桑樞這個詞最早來源于《左傳》一書,用來形容某個事物的關鍵部分。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某個事物的中心、核心。
桑樞的繁體字為「桑樞」。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桑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它的基本形态和現代漢字寫法基本相同。
1. 企業的研發部門是整個公司的桑樞,決定了公司的發展方向和競争力。
2. 這場演講是會議的桑樞,吸引了所有參與者的注意力。
桑樞可以與其他漢字組合成為各種詞語,如:桑梓(指故鄉)、樞紐(指連接中心的要點)。這些詞語都延續了桑樞的含義。
近義詞包括核心、重點、關鍵等詞語,它們都指示某個事物的中心或重要部分。
反義詞有邊緣、次要、次級等詞語,它們與桑樞所代表的重要部分相對立,表示更次要的事物或地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