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盜劫。《新唐書·回鹘傳下》:“其人驍彊,初無酋長,逐水草轉徙,善騎射,喜盜鈔,臣于 突厥 , 突厥 資其財力雄北荒。”
“盜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盜鈔”意為搶劫、掠奪,主要指通過武力或暴力手段奪取財物。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如《新唐書·回鹘傳下》記載:“其人骁彊……喜盜鈔,臣于突厥。”,描述遊牧民族以劫掠為生的習性。
多用于描述古代邊疆部族或盜匪的劫掠行為,例如史書對北方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善騎射,喜盜鈔”的記載。
需注意與現代“僞造鈔票”等概念區分。古代“盜鈔”側重武力掠奪行為,而非僞造貨币。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
盜鈔(dào chāo)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盜和鈔。盜字的拆分部首是皿,鈔字的拆分部首是金。
盜鈔這個詞來源于漢字的演變發展,盜字指的是竊取、偷盜,鈔字指的是紙币。合在一起就表示竊取紙币。
盜鈔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盜鈔」。
在古代漢字中,盜字的寫法為「盜」,鈔字的寫法為「鈔」。
1. 他被控以盜取鈔票謀私利。 2. 這個罪犯是個專門盜鈔的高手。
盜賊、盜竊、盜版、偷盜
偷竊、偷盜、搶劫、偷走
保管、保全、守護、安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