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書·揚雄傳下》:“時有好事者載酒肴從遊學,而 鉅鹿 侯芭 常從 雄 居,受其《太玄》、《法言》焉。 劉歆 亦嘗觀之,謂 雄 曰:‘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醬瓿”原指盛醬的器物,後用為“覆醬瓿”之省,喻著作的價值不為人所認識,隻能用來蓋醬瓿而已。 唐 陸龜蒙 《襲美題郊居次韻》之八:“莫問鹽車駿,誰看醬瓿《玄》?” 宋 王安石 《進<字說>》詩:“但可與人漫醬瓿,豈能令鬼哭黃昏。”
“醬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醬瓿”原指盛放醬料的容器(多為陶制壇罐),後引申為比喻著作或作品的價值未被認可,甚至被貶低為“隻能用來蓋醬壇”的境地。
這一比喻源自《漢書·揚雄傳》的記載:
西漢學者揚雄曾撰寫《太玄》《法言》,但當時學者劉歆認為其内容深奧難懂,批評道:“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後人用覆醬瓿也。”意為:如今學者連《易經》都難以理解,何況《太玄》?恐怕後人隻會用它來蓋醬壇子。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或用法,可參考《漢書》原文或語言學工具書。
醬瓿(jiàng yǒu)是一個漢字詞語,源自于古代漢語。它常用來形容衣服奢華華麗、繁複多樣。
醬瓿的拆分部首是“酉”和“瓦”,其中,“酉”屬于酉部,指代酒器,而“瓦”則屬于瓦部,表示瓦蓋。醬瓿的總筆畫數為19畫。
醬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的衣帽飾品。古時候,人們追求裝飾和華麗,醬瓿就成為了衣物上常見的一種裝飾品。隨着時間的推移,醬瓿逐漸演變成表示奢華的詞彙,用來形容衣物的裝飾程度。
醬瓿(jiàng yǒu)是醬瓿的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寫法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在古代,醬瓿的寫法與現在稍有差異。古人将“酉”和“瓦”分開寫,酉字寫成了“酉口彡”三個部分的組合,而瓦字寫成了“瓦一田”三個部分的組合。
1. 這位古裝演員的衣裳真是醬瓿得體,華麗無比。
2. 那個舞台劇的服裝設計太過醬瓿,不符合古代的實際情況。
醬瓿可以和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彙,如:
- 醬瓿盛裝:指穿着華麗的盛裝。
- 醬瓿麗裝:形容衣物非常華麗。
醬瓿的近義詞包括:
- 衣冠楚楚:指一個人以華麗的着裝或儀容出現。
- 華貴:指衣着奢華華麗。
與醬瓿相反的詞語是:
- 樸素:指衣着簡單、不華麗。
- 簡約:形容衣物設計簡單、不繁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