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恩科的意思、恩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恩科的解釋

(1).謂朝廷加恩赦免科賦。 南朝 齊 蕭子良 《請停台使檢課表》:“值今夕酒諧肉飫,即許附申赦格;明日禮輕貸薄,便復不入恩科。”

(2). 宋 時科舉,承 五代 後晉 之制,凡士子于鄉試合格後,禮部試或廷試多次未錄者,遇皇帝親試時,可别立名冊呈奏,特許附試,稱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稱“恩科”。 清 代于尋常例試外,逢朝廷慶典,特别開科考試,也稱“恩科”。若正科與恩科合并舉行,則稱恩正并科。 宋 梅堯臣 《送陳賢良忠正軍籤判》詩:“書對三千字,恩科第一人。” 清 姚鼐 《嚴冬友墓志銘》:“辛卯恩科會試, 劉文正 為考官。”參閱 宋 趙昇 《朝野類要·恩科》《宋史·選舉志一》、 清 顧炎武 《日知錄·恩科》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恩科”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特殊考試形式,具體含義因朝代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宋代“特奏名”制度

宋代為照顧多次落榜的考生,允許在鄉試合格但禮部試或殿試多次未中的士子,通過皇帝親試時另立名冊附試,稱為“特奏名”。這類考生通常能被錄取,故稱“恩科”。例如梅堯臣詩中提到的“恩科第一人”即源于此制度。

二、清代慶典加試制度

清代在常規三年一次的正科考試外,逢皇帝即位、壽誕等慶典時額外增設考試,稱為“恩科”。若與正科同年舉行,則合并為“恩正并科”,按兩科名額錄取。例如雍正六年曾為高級官員子弟開設恩科。

補充說明

  1. 曆史演變:始于宋代,元代中斷,明清沿用,清代執行最頻繁。
  2. 目的:宋代側重人才安撫,清代更多體現皇權恩典。
  3. 特例:明代恩科較少,如嚴嵩曾因皇帝生辰特開恩科。

需注意,“恩科”與常規科舉的“正科”并列存在,是古代統治者鞏固人才選拔體系的重要手段。

網絡擴展解釋二

恩科(ēn kē)這個詞是指人們在某方面得到的幫助或恩惠。它由“恩”和“科”兩個字組成,其中,“恩”是由“人”和“二”組成的漢字部首,“科”是由“禾”和“鬥”組成的漢字部首。根據筆畫數計算,恩的筆畫數為4,科的筆畫數為8。恩科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并且在繁體字中保留着相同的寫法。在古時候,恩科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變化。例如,“恩”字在古代寫法中仍然是由部首“人”和“二”組成,在發展過程中并沒有改變。這個詞可以用在句子中,例如:“他對别人的恩科感到很感激。” 恩科在造詞方面也有相關的詞彙,如“恩情”、“恩愛”等等。與恩科同義的詞有“恩惠”、“恩澤”等。反義詞包括“怨恨”、“仇恨”等。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