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恩科的意思、恩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恩科的解释

(1).谓朝廷加恩赦免科赋。 南朝 齐 萧子良 《请停台使检课表》:“值今夕酒谐肉飫,即许附申赦格;明日礼轻贷薄,便復不入恩科。”

(2). 宋 时科举,承 五代 后晋 之制,凡士子于乡试合格后,礼部试或廷试多次未录者,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清 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宋 梅尧臣 《送陈贤良忠正军签判》诗:“书对三千字,恩科第一人。” 清 姚鼐 《严冬友墓志铭》:“辛卯恩科会试, 刘文正 为考官。”参阅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恩科》《宋史·选举志一》、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恩科》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恩科”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特殊考试形式,具体含义因朝代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宋代“特奏名”制度

宋代为照顾多次落榜的考生,允许在乡试合格但礼部试或殿试多次未中的士子,通过皇帝亲试时另立名册附试,称为“特奏名”。这类考生通常能被录取,故称“恩科”。例如梅尧臣诗中提到的“恩科第一人”即源于此制度。

二、清代庆典加试制度

清代在常规三年一次的正科考试外,逢皇帝即位、寿诞等庆典时额外增设考试,称为“恩科”。若与正科同年举行,则合并为“恩正并科”,按两科名额录取。例如雍正六年曾为高级官员子弟开设恩科。

补充说明

  1. 历史演变:始于宋代,元代中断,明清沿用,清代执行最频繁。
  2. 目的:宋代侧重人才安抚,清代更多体现皇权恩典。
  3. 特例:明代恩科较少,如严嵩曾因皇帝生辰特开恩科。

需注意,“恩科”与常规科举的“正科”并列存在,是古代统治者巩固人才选拔体系的重要手段。

网络扩展解释二

恩科(ēn kē)这个词是指人们在某方面得到的帮助或恩惠。它由“恩”和“科”两个字组成,其中,“恩”是由“人”和“二”组成的汉字部首,“科”是由“禾”和“斗”组成的汉字部首。根据笔画数计算,恩的笔画数为4,科的笔画数为8。恩科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并且在繁体字中保留着相同的写法。在古时候,恩科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似,没有太大变化。例如,“恩”字在古代写法中仍然是由部首“人”和“二”组成,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改变。这个词可以用在句子中,例如:“他对别人的恩科感到很感激。” 恩科在造词方面也有相关的词汇,如“恩情”、“恩爱”等等。与恩科同义的词有“恩惠”、“恩泽”等。反义词包括“怨恨”、“仇恨”等。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挨挨错错爱海本事人鄙倍邠盼不可估量惭惋抄略钞选抽丝剥茧垂直面纯庞翠楼徂阴条狼对汛敦龎垩庐風幌风疏航海梯山汗马功劳皇商挥扬渐摩徼取靖共静功痉挛进扰金鱼符就功控守履中敉功米汁难以启齿啮臂睨视庞大盘纠破功夫潜孚乾谿青羊荛子三四五神运石食生石栈衰苶说义檀烟腾上通风报信隤照突屼顽重象珥新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