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兒的意思、犢兒的詳細解釋
犢兒的解釋
小牛。 宋 陳與義 《題<牧牛圖>》詩:“犢兒狂走先過浦,卻立長鳴待其母。” 宋 範成大 《冬日田園雜興》詩之五:“牯牸無瘟犢兒長,明年添種 越城 東。”
詞語分解
- 犢的解釋 犢 (犢) ú 小牛:牛犢。初生之犢不怕虎。 筆畫數:; 部首:牜; 筆順編號:
- 兒的解釋 兒 (兒) é 小孩子:兒戲。 年輕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兒。兒女情。 男孩子:兒子。生兒育女。 雄性的馬:兒馬。 女 兒 (兒) 作助詞(同前一字連成一個卷舌音):小孩兒。 女 筆畫數:; 部
網絡擴展解釋
“犢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發音:dú ér
本義:指小牛,即牛的幼崽。例如《說文解字》中“犢,牛子也”。這一含義在古詩詞中常見,如宋代陳與義《題<牧牛圖>》中的“犢兒狂走先過浦,卻立長鳴待其母”。
二、比喻與引申義
-
比喻年輕人或無經驗者
成語中“犢兒”常用來形容涉世未深、缺乏經驗的人,例如“初生之犢不怕虎”。這種用法強調對某領域知識或技能的不足。
-
方言中的特殊含義
在北方方言中,“犢子”(與“犢兒”同源)有貶義用法,如“裝犢子”表示虛僞,或“扯犢子”指不務正業。
三、文化語境中的應用
- 文學引用:宋代範成大《冬日田園雜興》中“牯牸無瘟犢兒長”描繪了田園牧歌場景。
- 傳統禮儀:古代祭祀中,犢牛因象征純潔而被選用,如《禮記》記載“用犢貴誠也”。
四、相關詞彙辨析
- 犢子:與“犢兒”同義,但方言中語義更複雜,如“護犢子”表示袒護晚輩。
- 牛犢:更口語化的表達,強調牛的幼崽階段。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宋代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犢兒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小牛或幼兒。它的拆分部首是犭和兒,其中犭是“牛”的部首,兒是一個常用的字尾。犢兒的筆畫總共有七劃。
犢兒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楚辭·越人歌》一篇。犢兒在此指的是小牛,比喻為年輕的人或者幼小的動物。
在繁體字中,犢兒的寫法為「犢兒」。
在古時候,漢字的字形有所不同。犢兒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犢兒」。
以下是一個關于犢兒的例句:他家養了一隻可愛的犢兒。
犢兒也可以用來組成其他詞彙,例如:犢牛、犢子等。
與犢兒相近義的詞彙有:小牛犢、牛犢。
反義詞可以是成年牛、大人等詞彙。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