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順的意思、處順的詳細解釋
處順的解釋
順應變化;順從自然。《莊子·大宗師》:“且夫得者時也,失者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遊山》詩:“攝生貴處順,将為智者説。”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嵇康<言志>》:“處順故無累,養德乃入神。”
詞語分解
- 處的解釋 處 (處) ǔ 居住:穴居野處。 存在,置身:設身處地。處心積慮。處世。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處。 決定,決斷:處理。 對犯錯誤或有罪的人給予相當的懲戒:處罰。處決。 止,隱退:處暑。 處
- 順的解釋 順 (順) ù 趨向同一個方向,與“逆”相對:順風。順水。順境。順水推舟。順風使舵。 沿,循:順城街。順理成章。順藤摸瓜。 依次往後:順序。順次。 隨,趁便:順便。順勢。順手牽羊。 整理:理順。順修(
專業解析
“處順”是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安于所處的順境或順應自然之道。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中關于人生态度的重要理念。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基本詞義:
- 處 (chǔ): 動詞,意為“居于”、“處于”、“對待”、“處置”。在這裡主要指“處于…的狀态”或“以…的态度對待”。
- 順 (shùn): 形容詞/名詞,意為“順利”、“順從”、“順應”、“和順”。這裡指“順遂的境遇”或“自然的規律、趨勢”。
- 合義: “處順”即指安處于順遂的境遇之中,更深層次的含義是以順應、不抗拒的态度對待自然規律和命運的安排。它強調的是一種内心的安甯與外在境遇的和諧統一。
-
哲學内涵(道家思想核心):
“處順”最經典的出處和最重要的哲學闡釋來源于《莊子》。它常與“安時”連用,構成“安時處順”這一重要哲學命題。
- 順應自然與命運: 莊子認為,宇宙萬物運行有其自然的規律(“道”),人生際遇(如生死、貧富、窮達)的變化也是自然規律的一部分。“處順”要求人們認識到這種必然性,不執着、不抗拒,坦然接受和順應生命中的一切變化,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尤其強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順”的心态)。如《莊子·養生主》所言:“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意指安心適時而順應自然,哀樂的情緒就不能侵入心中。
- 超越得失,心境平和: “處順”是一種超脫物我、超越得失利害的人生态度。它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靜與自由,不為外界的順逆所擾動,達到“哀樂不入于心”的境界。這并非消極的被動接受,而是一種深刻理解生命本質後的主動順應和内在超越。
- 養生的智慧: 在《莊子》中,“處順”也被視為重要的養生之道。認為隻有順應自然規律和生命本性,不妄為、不強求,才能保全生命和精神。
-
用法與語境:
-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帶有較強的哲學或文學色彩。
- 常用于形容一種豁達、通透、隨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或人生境界。
- 強調在面對變化(尤其是不可控的變化)時,保持内心的平靜與順應。
“處順”不僅指身處順境,更深層的含義是一種順應自然規律、安于命運安排、超越外在得失、追求内心安甯的哲學态度和人生智慧。它根植于道家思想,尤其是莊子的哲學體系,教導人們以平和超然的心态面對生命的起伏流轉。
引用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 (線上版):該權威詞典收錄了“處順”詞條,并引用了《莊子》作為核心書證,提供了基本釋義和經典出處。來源:漢語大詞典
- 《莊子》 (古籍原文及權威注釋):作為“處順”思想最核心的源頭,《莊子》的《養生主》、《大宗師》等篇目直接闡述了“安時處順”的哲學内涵。來源:例如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的《莊子》校注本或權威譯本。
- 國學導航 - 莊子:提供《莊子》電子文本及部分注釋,方便查閱相關原文(如《養生主》中“安時而處順”句)。來源:國學導航
- 漢典:作為線上漢語字典,收錄了“處順”詞條,提供了基本解釋和引證。來源: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
“處順”是一個源自道家思想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順應自然規律或客觀變化,強調在處世中保持與外界和諧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字面含義
- 處:指“處理、處世”,即應對事物或環境的方式()。
- 順:意為“順應、遵循”,即不違逆自然規律或客觀條件()。
合起來即“以順應自然的态度處世”。
-
哲學内涵
源于《莊子·大宗師》的“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主張人應接受生命的變化(如得失、生死),以平和心态適應外界,達到超脫哀樂的精神境界()。
二、文學與思想背景
-
道家淵源
《莊子》通過“處順”表達“無為”思想,認為人應像水一樣順應自然,避免強求。例如:
- 謝靈運在《遊山》中以“攝生貴處順”表達養生之道()。
- 江淹《雜體詩》中“處順故無累”強調順應可擺脫精神負累()。
-
與儒家的區别
不同于儒家強調積極入世,“處順”更注重内在與外在的調和,偏向“不争”“守柔”的處世哲學。
三、應用場景
- 個人修養:用于形容豁達、淡泊的人生态度,如“處順知命”。
- 文學創作:常見于古代詩文,表達對自然規律的敬畏或超然心境。
- 現代引申:可指靈活應對變化,不強求結果的處事智慧。
四、總結
“處順”融合了道家的自然觀與人生觀,主張通過順應客觀規律實現内心的平和。其核心在于接受不可控的變化,以達觀态度減少人為幹預,這一思想對古代文人及現代人的精神修養仍有啟示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無所成彪章財貝裁決草鞋費撤茶塵編充颎抽啜春畦麤硬墊陷地區性短衫傅呂根生罣慮錧鑰貴當估計和孺懷龍會心侶駕轶鏡徹濬房口惛酷寒亭瀝情呂巨夢溪冥漠之鄉弄險女仆潘花皮匠頻伸剖斷嫱施窮幕齊人攫金秋聲賦曲當賽場詩調石鹽木衰殘雙賓語霜彩夙慕逃禍外一首妄斷蝸角無適獻笑賢重萷槮小妯娌西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