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弦桐的意思、弦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弦桐的解釋

漢 桓譚 《新論》:“ 神農 始削桐為琴,練絲為絃。”後因以“絃桐”為琴的别稱。《文選·謝莊<月賦>》:“於是絃桐練響,音容選和。” 李善 注:“絃桐,琴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弦桐"是漢語中對古琴的雅稱,這一名稱蘊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與曆史淵源,主要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弦"

    指樂器上用以發聲的絲弦,特指古琴的七弦。《說文解字》釋"弦"為"弓弦也",後引申為樂器之弦。

  2. "桐"

    指梧桐木(Firmiana platanifolia),自古被視為制琴良材。《詩經·鄘風》有"椅桐梓漆,爰伐琴瑟"之句,印證桐木與琴器的關聯。


二、文化意象

  1. 材質象征

    古人認為桐木"輕虛而色白",其紋理疏朗、共鳴清越的特性契合古琴"清、微、淡、遠"的審美追求。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載:"梧桐生于峄陽山岩石之上,采東南孫枝為琴,聲極清亮。"

  2. 文人精神載體

    "弦桐"作為古琴代稱,承載士大夫"修身理性"的理想。嵇康《琴賦》雲:"弦桐感物,詠世德之駿烈",将琴器升華為道德與情感的媒介。


三、文獻典據


四、延伸意涵

"弦桐"一詞凝練了古琴的物質屬性(桐木為體、絲弦為用)與精神内核(禮樂教化),成為中華雅樂文化的符號化表達。其命名邏輯亦見于同類雅稱,如"絲桐""玉琴"等,共同構建琴器的詩意話語體系。


參考資料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2. 《毛詩正義》(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
  3. 應劭《風俗通義·聲音篇》(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4. 嵇康《琴賦》(《嵇康集校注》,戴明揚校注)
  5. 範晔《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6. 劉勰《文心雕龍》(範文瀾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弦桐”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弦桐”是漢語中對琴的别稱,源自古代制琴的材質和工藝。其中“弦”指琴弦,“桐”指桐木(古代制琴的上等材料),合稱代指琴本身。


2.詞源與典故

最早見于東漢桓譚的《新論》:“神農始削桐為琴,練絲為弦。”傳說神農氏用桐木制作琴身,蠶絲制作琴弦,因此後人以“弦桐”代稱琴。


3.構成解析


4.用法與文學引用


“弦桐”是一個典故性詞彙,既特指琴的材質和構造,又承載了古代音樂文化的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新論》及《文選》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飽識陂障别屋兵隊不賢殘存茶會豺狼成性纏頭客呈遞懲沮摛豔詞職得失相半豆包都郛多一個芳叢放印子風中秉燭豶豕輔戴佛郁割席分坐規蹤顧盼自雄函蓋充周何勞回沓郊地郊歲急劇鏡芳驚禽浸害擠匝濬距鞠院康衢空際垃圾股連艘離程麗玄曼珠鳴雞清疆情說齊世驅擯柔條耎懦孺企填服天齊王天菑尪驽煟然五雲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