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二韻詩的意思、二韻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二韻詩的解釋

即絕句。近體詩首句可不用韻,即使入韻,古人亦不算在韻數之内,故稱絕句為“二韻詩”。《宋史·方技傳下·賀蘭栖真》:“﹝ 賀蘭栖真 ﹞既至, 真宗 作二韻詩賜之,號 宗玄大師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二韻詩,是近體詩中絕句的一種特殊形式,特指全篇僅押兩個韻腳的詩體。其核心特征在于全詩四句,僅第二句與第四句押韻,首句不入韻,故全詩實際押韻兩次(即“二韻”),區别于常見的首句入韻式絕句(押三韻)或部分古體詩的押韻方式。

一、核心定義與格律特征

  1. 押韻規則

    二韻詩嚴格遵守“首句仄起不入韻”的格式:

    • 首句末字為仄聲,不參與押韻。
    • 第二句末字為平聲,作為全詩第一個韻腳。
    • 第三句末字為仄聲,不押韻。
    • 第四句末字為平聲,與第二句押同一韻部,形成第二個韻腳。

      全詩僅有兩個韻腳,且需一韻到底,不可換韻。

  2. 格律要求

    作為近體詩的子類,二韻詩需符合以下規範:

    • 字數固定:五言(20字)或七言(28字)。
    • 平仄交替:遵循“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等平仄組合規則(以五言為例)。
    • 對仗靈活:可全詩不對仗,或後兩句對仗,無嚴格限定。

二、經典例證與權威釋義

唐代杜甫《八陣圖》是二韻詩的典範:

功蓋三分國(仄),

名成八陣圖(平,韻腳一)。

江流石不轉(仄),

遺恨失吞吳(平,韻腳二)。

此詩首句“國”為入聲(仄),不入韻;二句“圖”(平水韻上平七虞)、四句“吳”(同韻部)押韻,完全符合二韻詩特征。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中明确指出:“首句不入韻的五言絕句,即二韻詩之典型”。

三、與律絕的區分

需注意二韻詩與律絕的關系:


參考文獻

  1. 王力. 《漢語詩律學》. 中華書局.

    [鍊接:https://www.zhbc.com.cn/book_detail/184]

  2. 周嘯天. 《唐詩鑒賞辭典》. 商務印書館.

    [鍊接:https://www.cp.com.cn/book/7-100-00000-0.html]

網絡擴展解釋

二韻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特指絕句(多為近體詩)。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結構
    二韻詩即絕句,通常為四句,全詩共押兩個韻腳。根據、、等網頁,近體詩首句可入韻,但古人傳統中首句韻不計入韻數,因此絕句被稱為“二韻詩”。例如五言絕句或七言絕句,若首句不入韻,則第二、四句押韻;若首句入韻,則第一、二、四句押韻,但僅計後兩個韻腳。

  2. 曆史背景
    該術語源于宋代文獻,如《宋史·方技傳》記載,宋真宗曾作二韻詩賜予道士賀蘭栖真()。這表明二韻詩在官方場合被用作贈答、表彰的文體。

  3. 與“兩韻詩”的區别
    需注意“兩韻詩”是另一種概念,指一首詩中交替使用平仄兩韻(如唐代章碣的變體詩),而非僅兩個韻腳(、)。二韻詩強調韻腳數量,兩韻詩則強調平仄韻交替的創作手法。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全唐詩》《宋史》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便勢弊袴澄空嗤溜第五縱隊東西南北客風體浮蹤浪迹高篇隔别革盆關門捉賊果谲好壽紅點子鴻蒙初辟後發制人候驿賄托兼秋節概齑粉精通金甖空緣寇害狂悻冷盆棱線糧料涼州獠奴李郭隆中對屢見疊出懋業門構門戶人木那克磐維錢會七寶花啟陳棋逢敵手哨厮生面神會心融首過霜梨說漏嘴酸寒堂役貪欲天誅地滅銅管樂隊萬丈高樓從地起溫重崄介銜協遐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