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時間長久。 南朝 宋 鮑照 《還都道中作》詩:“倐悲坐還合,俄思甚兼秋。”
“兼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形容時間長久,常見于古典文學或詩詞中。以下從詞義解析、出處及用法等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基本釋義
“兼秋”由“兼”和“秋”組合而成:
語境延伸
該詞多用于表達對時間流逝的感慨,或形容事物經曆的歲月沉澱,帶有文學化的抒情色彩。
“兼秋”最早見于南朝宋詩人鮑照的《還都道中作》詩:“倐悲坐還合,俄思甚兼秋。”,意為短暫的悲傷剛平複,轉瞬又陷入長久的憂思。
唐代詩人儲光羲、高適等也曾在詩句中使用此詞,如“搖搖世祀怨,傷古複兼秋”(儲光羲《登商丘》),借以烘托曆史滄桑感。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中的文獻來源。
《兼秋》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秋天的同時又兼有其它季節的特點。它形容事物既有秋天的特征,又融合了其他季節的元素。
成語《兼秋》的拆分部首是兼,共有6個筆畫。
《兼秋》這個成語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詩《賦張炎陵廣居士圖》:“誰令才子行,即畫此圖圖三十二。仙人秀發長兮飄飄兮作何曲。兼秋秋之骖骖兮有所思。聽律松下聽管嚶嚶兮如喪考。”
《兼秋》的繁體字形為「兼秋」。
古時候寫成《兼秋》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相同,沒有明顯變化。
他的作品兼秋,既有秋天的沉靜和寒意,又融入了春天的溫暖和生機。
與《兼秋》意思相近的成語還有:骈舊納今、取諸脫口、八方支援等。
與《兼秋》意思相反的成語有:一枝獨秀、專注一季等。
與《兼秋》相關的成語組詞有:兼濟天下、和順共濟、古道熱腸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