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紅點子的意思、紅點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紅點子的解釋

清 代官員委任狀,在人名上要加朱點,後因稱差使、官職為紅點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七回:“這是他遇了紅點子,當了闊差使之故。”《文明小史》第五八回:“誰想到省幾年,連紅點子都沒見過,家累又如此之重,真是雪上加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紅點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存在以下核心釋義,均具有權威詞典依據:


一、核心釋義

  1. 紅色标記點

    指用紅色筆或顔料标注的圓點狀記號,常用于文件批注、重點标注或校對符號。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釋義為“用紅筆畫的點子,常作标記用”。商務印書館官網

  2. 傳統曆法術語

    在黃曆(老黃曆)中,“紅點子”特指标注吉日的紅色圓點,象征吉利時辰。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釋義“舊時曆書上标志吉日的紅點”。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曆史用法補充


三、現代引申義

在當代口語中,“紅點子”可隱喻:


引用依據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印書館,2016年。
  2.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3. 《中國官制大辭典》,俞鹿年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4. 《中國戲曲藝術大系·京劇卷》,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年。

網絡擴展解釋

“紅點子”是清代官場中的特定術語,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清代官員委任狀上在姓名處加蓋的紅色朱點标記,後引申為官職或差使的代稱。這一用法源于古代任命官員時用朱筆勾畫的傳統,象征權威與正式任命。

  2. 曆史背景與文獻例證

    • 清代官員被委任時,官方文書(即“劄子”)中需用朱砂在姓名旁點紅點,以示任命生效。
    • 文學作品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提到“遇了紅點子,當了闊差使”,《文明小史》中也有“連紅點子都沒見過”的表述,均指官職或差事的機會。
  3. 延伸含義
    該詞隱含對官場晉升的渴望或際遇的感慨,例如未獲實職的官員會自嘲“未見紅點子”,而突然得勢則被稱為“遇了紅點子”。

“紅點子”生動反映了清代職官制度的特點,兼具曆史考據價值與文化意象,常見于近代文學作品中描述仕途沉浮。

别人正在浏覽...

八命辯谲碧芰不稼不穑不恁的操戈入室嗔妒城腳龀年車子赤骨立刺網打動待放電瞛洞冥對文牍尾法律意識樊亂非賣品封官許願風靡雲湧告終弓長宮袖果谷含樞紐橫眉怒目懷安黃發垂髫惛懵加行忌門精赤勁旅筋骨錦窠絶長續短居積空精牢良隆隆鹿栅鹭行默會耐戰怕是搴芳屈受灑線賞號肆擾松音素管外婆聞説響洋顯家諧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