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指身負重任、拱衛國家的皇族。《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上》:“自少主之承祧,為奸臣之擅命,離間骨肉,猜忌磐維,既輒易於藩垣,復驟興於兵甲。” 宋 王溥 《五代會要·親王與朝臣行立位》:“ 秦王 從榮 位隆将相,望重磐維,委任既崇,等威合異,班位宜在宰相之上。”
“磐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字面構成
曆史文獻中的含義
在《舊五代史》《五代會要》等古籍中,特指身負重任、拱衛國家的皇族成員,強調其地位穩固、責任重大。例如:
“秦王從榮位隆将相,望重磐維”(宋·王溥《五代會要》),意為秦王肩負國家重任,地位如磐石般穩固。
曆史背景
該詞常見于五代至宋代的官方文獻,多用于描述皇室中承擔軍事或政治核心職責的成員。例如《舊五代史》提到“猜忌磐維”,暗指對皇族支柱人物的疑慮。
引申比喻
現代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比喻事物根基穩固、不可動搖,如“大廈需磐維支撐”。但此用法在古代文獻中未見直接例證,可能是現代引申義。
如需進一步查證古籍原文,可參考《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上》或宋代《五代會要》。
磐維是一個古漢字詞,拆分為“石”和“緯”兩個部首,總共有11個筆畫。磐維是一種繩索結構,用于支撐或固定物體。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發展。在古時候,磐維也可以用來形容山峰聳立或巍峨壯麗的景觀。
在繁體字中,磐維被寫作「磐緯」。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據史書記載,古代的磐維是一種用石頭做成的堅固繩索。石材被定型後,人們再将纖維材料纏繞在周圍,形成一種能夠支撐或固定物體的工具。
以下是一些關于磐維的例句:
以下是一些由磐維組成的詞語:
以下是一些與磐維意義相近的詞語:
以下是一些與磐維相對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