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和而莊重。 唐 元稹 《盧士玫權知京兆尹制》:“ 盧士玫 自居郎署,執政者言其溫重不回,守法專固。” 唐 元稹 《唐故越州刺史薛公神道碑文銘》:“性誠厚溫重,然而歡愛親戚,及為大官,遠近多歸之。”
“溫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溫和而莊重,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言行舉止。以下是詳細解釋:
“溫重”由“溫”(溫和、溫潤)和“重”(莊重、穩重)組成,指待人接物時既保持溫态度,又具備莊重的氣質,不輕率或咄咄逼人。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唐代元稹的作品:
若需進一步探究該詞的古代用法或具體語境,可參考《元稹集》等文獻。
溫重是一個常用于描述人品、舉止、态度等的詞語,具有溫和而莊重的意義。它由兩個部分構成,分别是“溫”和“重”。下面将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拆分和解釋。
拆分部首:溫(氵)和重(裡)。
筆畫:溫(12畫)、重(9畫)。
溫重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爾雅》中:“溫重品也。”它是從古代文字演變而來,經過了不斷的發展和演變,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樣子。
在繁體字中,溫重的寫法為「溫重」,其中的“溫”字在繁體字中多了一個“氣”字旁,表達了溫和的氣息。
在古代,溫重這個詞的寫法略有不同。其中,“溫”字在古漢字中的寫法為“溫”,而“重”字的寫法則是“衆”。這種寫法強調了人的品質溫和而莊重。
1. 他的言行溫重,深受大家的敬重。
2. 在困境中,她始終保持着溫重的态度,不輕易發脾氣。
3. 一個人的氣質可以通過他的舉止言談中的溫重來展示。
溫文爾雅、溫柔、重視、重要、重擔、重托、重壓
莊重、端莊、典雅、體貼、和藹
粗魯、冷漠、輕薄、不重視、不莊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