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ctimize;the injured party] 受傷害;受殺害
(1).遭殺害。《後漢書·袁紹傳》:“時 進 既被害,師徒喪沮。”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泗水》:“ 初平 四年, 曹操 攻 徐州 ,破之,拔取 慮 、 睢陵 、 夏丘 等縣,以其父避難,被害於此,屠其男女十萬, 泗水 為之不流。” 魯迅 《且介亭雜文·隔膜》:“最起勁的是‘南社’裡的有幾個人,為被害者輯印遺集。”
(2).遭受災害。《漢書·西南夷傳》:“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堕壞,亦宜因其萌牙,早斷絶之,及已成形然後戰師,則萬姓被害。”
“被害”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在某種侵害行為中遭受傷害或損失的狀态或結果。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法律語境
指因他人故意或過失行為導緻人身、財産、名譽等權益受損。例如刑事案件中,被搶劫、傷害的人稱為“被害人”,其權利受法律保護(如報案權、索賠權)。
心理學延伸
在“被害妄想”中,指個體無客觀依據地堅信自己被迫害,屬于精神症狀的一種表現。
日常用法
廣義可形容因外界因素蒙受損失,如“公司因謠言被害慘”,但需注意與“受害”的細微差别:“被害”更強調被動承受侵害的過程,而“受害”側重結果。
常見混淆
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場景中的用法,可提供更多語境。
被害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描述受到傷害或損害的狀态或情況。當一個人或物體受到外界的侵犯、虐待、損害或傷害時,我們就可以使用被害這個詞來描述。
被害的拆分部首是“衣”和“口”,分别位于左右兩側。被害的筆畫數為六畫。
被害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直接,它由衣和口兩個字構成。衣字主要表示着一種遭受外界壓迫、侵害的狀态,而口字則代表加害、傷害的行為。因此,被害的意思就是被他人加害、侵害、傷害的狀态或情況。
被害的繁體字為「被害」,字形與簡體字相同,隻是書寫格式略有差異。
古時候,被害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唐代、宋代将該字書法化後,字形基本穩定。
1.他成為犯罪分子的被害者,身受其害。
2.這起事故中,許多人成為被害者,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1.組詞:被害人、被害者、被害案件。
2.近義詞:受害、遭害。
3.反義詞:兇手、加害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