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尚書》中《堯典》、《大禹谟》、《湯诰》、《伊訓》等篇的并稱。《書序》:“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2).泛指經典之文。 唐 康骈 《劇談錄·宣宗夜召翰林學士》:“ 堯 、 舜 、 湯 之道在典謨訓誥之間。” 宋 蘇轼 《賜新除寶文閣直學士李之純辭恩命不允诏》:“祖宗之文章,與典謨訓誥,并寶於世。”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 屈原 :我的年青時代是受過‘典谟訓诰’、‘雅頌’之音熏陶的,因此我的文章一時也不容易擺脫那種格調。”
“典谟訓诰”是一個源自《尚書》的詞語,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特指《尚書》篇目
該詞原指《尚書》中的《堯典》《大禹谟》《湯诰》《伊訓》等篇章的合稱。這些篇章記錄了上古帝王的治國言論和政令,如《堯典》載堯舜禅讓制度,《湯诰》為商湯伐桀後的告天下文。
引申為經典文獻的統稱
後世将“典谟訓诰”擴展為對經典著作的泛稱,如唐代康骈稱“堯、舜、湯之道在典谟訓诰之間”,宋代蘇轼亦用其代指祖宗傳世的經典文章。
《尚書》中除上述四類,還有“誓”(戰争誓詞)、“命”(君主命令)等文體,共同構成古代政治文獻體系。
典谟訓诰是一個漢語詞語,由三個字組成。以下是對這個詞的相關解釋:
典谟訓诰的意思是指統治者發布的訓詞、訓令或诏書,用于指導官員和民衆的行為準則。
典谟訓诰由以下部首和總計13個筆畫組成:
典谟訓诰在古代是用于描述君王的诏書和指導民衆遵守的法規文件。這些詞語通常由皇帝或高級官員下達,用以管理國家和指導百姓。
典谟訓诰的繁體字形為「典謨訓誥」。
在古時候,典谟訓诰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意思和用法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個關于典谟訓诰的例句:
皇帝發布了一道典谟訓诰,號召民衆遵守法規,共同建設國家。
典谟訓诰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如:
與典谟訓诰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與典谟訓诰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