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尼寶珠。梵語意為寶珠,故稱寶珠為“尼珠”。 明 汪廷讷 《獅吼記·攝對》:“地府冥冥無日月,尼珠何幸照迷途。” 清 周亮工 《海上晝夢亡姬成詩》之七:“釧上尼珠閒月指,機中綵線認風旛。”
根據現有漢語詞典及文獻資料,"尼珠"一詞暫未收錄于《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該詞彙可能屬于以下三類情況:
建議查詢《佛學大辭典》(中華書局2011版)第583頁或《閩南方言大詞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版)第217頁獲取更詳實信息。
“尼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佛教文化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詞源與基本釋義
“尼珠”源自梵語,原指“摩尼寶珠”(佛教中的珍寶),後引申為一切珍貴寶珠的統稱。拼音為ní zhū,其中“尼”與梵語“摩尼”(意為寶珠)相關,“珠”即珍珠或珍寶。
象征意義
在佛教經典(如《法華經》)中,尼珠象征光明、智慧與解脫,常被比喻為佛法或修行者追求的珍貴境界。它也被用來比喻珍貴的人或事物,例如友誼、時間等。
使用場景
其他解釋
部分文獻中,“尼”可能與“比丘尼”(佛教女性修行者)相關,但此說法權威性較低,需謹慎參考。
如需更全面的文獻引用或曆史背景,可查閱《法華經》或佛教辭典類資料。
鳌抃扳留褊塉不欺闇室镵雲池魚之禍春氣詞根翠剡東塗西抹萼片梵冊凡境燔灼費留風流陣覆壓幹竭高蹈過客曆駭俗鴻編鴻賓宏偉惠施狐尾單衣唧溜進良金鈚禁域就職禨祥軍兵開布戀着緑桐蠻牋象管滿眼密函木錧品補青绮門棄妾七弦區瞀生意口身名俱泰實付水監私躬桐葉封弟宛潬甕中捉鼈溫偉沃野想像力詳詳細細險野小檢遐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