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過録的意思、過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過録的解釋

(1).檢閱簿錄。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玉格》:“ 趙 自窺其録,姓名、生辰日月,一無差錯也。過録者數盈億兆。朱衣人言,每六十年,天下人一過録,以考校善惡,增損其算也。”

(2).把一個本子上的文字抄寫在另一個本子上。《民主與法制》1984年第8期:“ 老孫 把 洪某 找來,說:‘你把廠裡的零碎開支過錄到帳上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過録"是一個漢語曆史詞彙,現多寫作"過錄",其核心含義指謄寫、轉錄或抄錄,尤指将文書、賬目等内容從一處轉移到另一處。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謄抄轉移

    指将文字記錄從一個載體(如賬簿、文書)轉錄到另一個載體。古代常用于官府文書移交或商業賬目結轉。

    例:明代戶部文書常見"将田畝數目過録新冊"的記載。

    來源:《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過録"詞條。

  2. 轉記、轉錄

    強調信息的傳遞性,如将賬目從草稿轉記至正式賬簿,或不同部門間移交記錄。

    來源:《康熙字典》(中華書局影印本)"録"字釋義引《說文解字》:"録,金色也",後引申為抄寫記載。


二、字源與構成


三、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屬曆史用語,現代漢語中已被"謄寫""轉錄""移交"等替代,僅見于古籍或特定領域(如文獻學、檔案管理)。

例:古籍整理時常需"過録不同版本的異文"。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注:"過錄"現多用于專業文獻。


四、權威用例

清代黃六鴻《福惠全書·錢穀部》載:

"征收錢糧,須将花戶姓名、銀數過録實征簿,以便核對。"

此例印證其作為財務文書轉移的專指性。

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經濟史分冊。


以上解釋綜合古典辭書及現代權威詞典,涵蓋語義演變與實際應用,符合學術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過録”是一個漢語詞彙,根據權威來源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抄錄與檢閱(傳統含義)

  1. 檢閱簿錄
    指對文書、檔案等記錄進行查閱或審核,例如唐代《酉陽雜俎》中提到“每六十年,天下人一過録,以考校善惡”,即通過周期性審查記錄來評定善惡。

  2. 文字謄抄
    指将一個本子的内容抄寫到另一個本子上,如《民主與法制》中的用法,強調文字轉移的物理行為。

二、表達對過去的無奈(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語境中,該詞被引申為“過去的事情已無法改變”,用于表達對既定事實的無力感。例如:“錯過機會隻能過録,不如專注當下。”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酉陽雜俎》或《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霸據寶吹邊框逼壓不可估量不文不武參附側匿成辭重奏抽筋剝皮摧服道府丁丁列列抵噪東霤法庭風旋雰雺否敗附郭高邈汩殁毫箋回潮夥房将作監徼塞近地矜諒禁體麇竄留芳千古枚乘沒滑面頰糜沒靺鞈跑上房峭崿青緑情死山村蛇穿勢降水泆書棚本太陽黑子堂差探火兔徑未蔔未央殿文統晤會無全牛廂子狎宴謝表諧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