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書卷。缥,淡青色;缃,淺黃色。古時常用淡青、淺黃色的絲帛作書囊書衣,因以指代書卷。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詞人才子,則名溢於縹囊;飛文染翰,則卷盈乎緗帙。” 元 關漢卿 《窦娥冤》楔子:“讀盡縹緗萬卷書,可憐貧殺 馬相如 。” 清 陳夢雷 《贈臬憲于公》詩:“縹緗雄麗藻,韋布富經綸。鵬奮摶豐翮,螭蟠起巨鱗。” 柯靈 《香雪海·春節書紅》:“規模宏大的東方圖書館毀于炮火,萬卷缥缃付之一炬。”
“缥缃”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iǎo xiāng,主要用于指代書卷或典籍。以下是詳細解釋:
“缥缃”通過絲帛色彩代指書籍,是古代文人雅士對典籍的婉約表達,承載了文化傳承的象征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缥缃(piāo xiāng)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顔色淡薄、微紅微白。常形容雲霞的顔色。
缥缃的部首為纟(紅絲),總筆畫數為20畫。
缥缃一詞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柏舟》篇中。在繁體字中,缥缃的寫法為「縹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有變化。缥缃在古時的寫法為「縹緗」,或者将纟部分改為「纖」,寫作「縹繒」。
1. 這幅畫用缥缃的顔色勾勒出了夕陽餘晖的美景。
2. 晨曦之中,山巒間的雲霧仿佛披上了缥缃的紗裙。
缥缃的組詞有:缥缃晨曦、缥缃紗裙、缥缃雲霞等。
缥缃的近義詞有:淡紅、淺白。
缥缃的反義詞有:鮮紅、深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