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誅的意思、大誅的詳細解釋
大誅的解釋
重責;嚴厲的處罰。《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五》:“今子治而亂,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誅于子。”《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欲免去,懼大誅至;欲見謝,則未知何如。” 宋 王安石 《诏特放谏議大夫知潭州燕度待罪》:“奸兇弗率,乃觸大誅,引慝自歸,謂當譴黜。”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誅的解釋 誅 (誅) ū 把罪人殺死:害民者誅。誅滅。誅鋤。誅戮。伏誅。 責罰:誅意(不問罪行,隻根據其用心訛定罪狀)。口誅筆伐。 責求:誅求無已(一味索取,沒有止境)。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大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1.基本釋義
“大誅”指重責或嚴厲的處罰,通常用于描述古代統治者或法律對重大過失、罪行的懲處。例如《晏子春秋》中提到“寡人将加大誅于子”,即表達君主對臣子的嚴厲問責。
2.出處與引證
- 《晏子春秋》:“今子治而亂,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誅于子。”
-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欲免去,懼大誅至;欲見謝,則未知何如。”
- 宋代王安石《诏特放谏議大夫知潭州燕度待罪》:“奸兇弗率,乃觸大誅。”
3.用法與語境
多用于正式或曆史文獻中,強調刑罰的嚴重性。如宋代趙汝鐩詩句“少翁栾大誅相繼”,暗指因罪受重罰。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嚴懲、重罰、極刑
- 反義詞:寬宥、赦免、輕責
5.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曆史、法律或古典文學時可能涉及。例如讨論古代刑罰制度時,可引用“大誅”作為典型術語。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晏子春秋》《史記》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誅這個詞意思是指對敵人進行嚴厲的懲罰或報複。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大,表示程度或規模;右邊的部首是讠,表示與言語相關,表明了這是通過言辭來進行報複的意思。大誅的總筆畫數是10畫。
關于大誅的來源,有一種說法是它最早見于《莊子·外物》篇,其中提到“大誅之時,也忘其所以然。”這裡的大誅是指對罪惡之人進行罰責的時候,同時也提到了人們容易忘記這樣的原因。而繁體字“大誅”則是将“誅”字的右邊一個“讠”字改為了右邊一個“寺”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大”字的字形與現在基本一緻,而“誅”字的左邊部分更為簡化,隻有一筆,右邊的“讠”字則與現代相同。
關于大誅的例句,可以用“對于背叛國家的叛徒,我們必須進行大誅。”來形容對于背叛者的嚴厲懲罰。
關于相關詞彙,與大誅意思相近的詞彙有“嚴懲、嚴罰、重罰”,而相反意義的詞彙可以是“寬恕、寬大、寬容”。
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