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白的意思、韭白的詳細解釋
韭白的解釋
韭菜莖。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一·韭》:“韭之莖名韭白。”
詞語分解
- 韭的解釋 韭 ǔ 〔韭菜〕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細長而扁,夏秋間開小白花;葉和花嫩時可食,種子可入藥。簡稱“韭”,如“韭黃”。 筆畫數:; 部首:韭; 筆順編號: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專業解析
韭白指韭菜基部膨大呈鱗莖狀的乳白色部分,是韭菜植株中質地脆嫩、氣味辛香的可食用部位。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及植物學角度詳細說明:
一、核心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
韭白
韭菜的根部白色部分,亦稱“韭薹”或“韭菜頭”。其色潔白,質地柔嫩,常作蔬菜食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進一步說明:
韭白
韭菜的地下莖部分,形似小蒜頭,色白,味辛香,可入菜或入藥。
二、植物學特征與實用價值
- 形态特征
韭白為韭菜(Allium tuberosum)的鱗莖,由葉鞘基部層層包裹形成,呈圓錐形或卵圓形,表面乳白色,内部肉質細密。
- 食用價值
因其含硫化丙烯等揮發性物質,具獨特辛香,常用于炒食、腌制或作調味配料(如“韭白炒肉絲”)。《食療本草》載其“溫中行氣,散瘀解毒”。
- 與韭黃、韭薹的區别
- 韭黃:遮光栽培的黃色嫩葉,非鱗莖。
- 韭薹:韭菜抽薹後的花莖,呈細長條狀。
三、文獻溯源與文化關聯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 線上版鍊接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2450-8. 官方介紹
- 《中國植物志》第14卷,科學出版社,ISBN 978-7-03-018147-8. 線上閱讀
- 孟诜《食療本草》(輯校本),人民衛生出版社,ISBN 978-7-117-18632-5.
網絡擴展解釋
“韭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相關信息如下:
一、基本定義
韭白(拼音:jiǔ bái)指韭菜的莖部,尤其特指其白色部分。這一名稱源自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其中明确提到“韭之莖名韭白”。
二、植物學特征
- 形态:韭白為韭菜的莖部,外皮薄脆,内部包含嫩綠的葉鞘和白色根莖。
- 生長周期:韭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春秋兩季種植,適應性強。
三、用途與價值
- 食用價值
- 廣泛用于烹饪,如炒菜、炖湯、餃子餡等,可提升菜肴口感和營養。
- 富含維生素C、B族維生素及礦物質,有健脾開胃、潤腸通便的功效。
- 藥用價值
- 傳統醫學認為其有滋陰補腎的作用,但需注意與中藥材“薤白”區分。薤白為百合科植物鱗莖,主要用于通陽散結,而韭白為韭菜莖葉,用途不同。
四、常見混淆
- 與薤白的區别:
韭白是韭菜的莖葉,屬蔬菜;薤白則是中藥材,來源于小根蒜的幹燥鱗莖,兩者科屬、用途均不同。
五、擴展說明
- 在漢語中,“韭白”一詞多用于描述植物特征,而非現代常見詞彙,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阿拉巴圖奧斯卡獎坳窪白石道人歌曲保不定杯行吹呼初雪大廟鬥釘鹗跱罰約霏霧鳳駕跗蹋灌夫罵坐桂花古門道滾單寒蒲呵察赫赫英名鴻妻鴻深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回換笏囊火子椒萼擊刁解垢旌智計左钜典開萌考槃理短籬落臨死鸬鷀酒螺甸扪虱而言明歲秘遠片雲瞟一眼撁五挂四萋菶氣管炎氣結情見勢屈喪家之犬神裁世貫食玉舒詳跳台滑雪屯平祥炎笑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