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孤立高聳的山峰。 南朝 梁 吳均 《與顧章書》:“森壁争霞,孤峯限日,幽岫含雲,深谿蓄翠。” 唐 張說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詩:“ 巴陵 一望 洞庭 秋,日見孤峯水上浮。” 唐 劉肅 《大唐新語·文章》:“ 富嘉謩 之文,如孤峯絶岸,壁立萬仞,叢雲鬱興,震雷俱發,誠可畏乎。” 宋 楊萬裡 《過謝家灣》詩:“近嶺已看看遠峯,連峯不愛愛孤峯。”
(2).孤高,高潔。 清 張其淦 《明代千遺民詩詠·陳五鼎》:“ 耳臣 性狷介,薇蕨尋孤峯,不争雞鶩食,卻喜鴻雁通。”
“孤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含義:
孤立高聳的山峰或高樓
指在平原或周圍環境中獨立存在的陡峭山峰,例如岩溶地貌中常見的石灰岩孤峰(相對高度約100米)。也可形容孤立的高樓建築。
比喻人的孤高、高潔
用于形容性格或品德上的超然獨立,如“孤峯絕岸,壁立萬仞”。
文學引用
南朝梁代吳均《與顧章書》中“森壁争霞,孤峯限日”描繪了山峰高聳入雲的景象;唐代張說詩句“日見孤峯水上浮”則通過孤峰突顯了洞庭湖的壯闊。
地理學術語
在岩溶地貌中,“孤峯”指平原或谷地中孤立的石灰岩山峰,是喀斯特地形的典型特征之一。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地貌案例,中的具體引文來源。
孤峯是一個詞語,意思是獨立高聳的山峰,形容一座山峰獨立突出,與周圍山勢形成鮮明對比。
孤峯的部首是山(山字底部),由五筆字型碼組成,總共有11畫。
孤峯源于古代漢語,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常用于文學作品中,用來形容壯麗的山景。
孤峯的繁體字是孤峰,字形結構與簡體字基本相同,隻是書寫風格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中,孤峯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比如,在漢字字典《說文解字》裡,孤峯被寫成“孤峰”,字形與繁體字相同。而在《康熙字典》中,則是将“孤峯”寫成“孤崩”,意思仍然相同。
1. 遠眺,隻見群山之間矗立着一座孤峯,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
2. 晨光照耀下,孤峯上的雪峰閃耀着金光,美不勝收。
1. 孤山峰:形容孤立于山峰間的山峰。
2. 高峯:形容山峰高聳,山勢雄偉。
3. 孤寂:指人或事物處于孤獨、孤立的狀态。
1. 孤立:指人或事物處于與外界隔絕、獨立的狀态。
2. 獨峰:與孤峯意思相近,用來形容一個獨立突出的山峰。
群山:相對于孤峯而言,表示多座山峰聚集在一起的景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