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桐圭的意思、桐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桐圭的解釋

見“ 桐珪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桐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源于古代分封制度的典故,後引申為象征誠信、承諾或分封的信物。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源與典故

桐圭最早出自《史記·晉世家》記載的“桐葉封弟”典故:

周成王幼時與弟叔虞嬉戲,削桐葉為圭(古代玉制禮器,象征權力),戲言:“以此封若。”後史官谏言“天子無戲言”,成王遂封叔虞于唐(今山西翼城)。

此典故中,“桐圭”指以桐葉仿制的圭,象征君王分封諸侯的憑證,強調君無戲言的誠信精神。


二、引申含義

  1. 分封信物的象征

    桐圭作為臨時制作的“代圭”,代表分封的權威性,後成為君主冊封諸侯的文化符號。如唐代李峤詩雲:“桐圭早貴,象辂追設。”(《冊隴西王博乂文》)。

  2. 誠信與承諾的隱喻

    因典故強調“天子無戲言”,桐圭被賦予重諾守信的倫理意義。宋代《太平禦覽》引《呂氏春秋》評:“成王以桐葉圭戲授弟,而卒封之,是誠信也。”。


三、現代釋義與用法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中華書局點校本)

    原始典故出處,奠定桐圭的文化内核。

  2. 《呂氏春秋·審應覽·重言》

    補充記載成王“援桐葉以為珪”的細節,強化其象征意義。

  3. 王國維《觀堂集林·殷周制度論》

    分析分封制時提及桐圭,佐證其作為禮制符號的功能。


桐圭承載了中國古代政治倫理中的契約精神與禮制文化,其價值不僅在于字面所指的“桐葉之圭”,更在于其作為文化符號所傳遞的信義重于形式的哲學内涵。在曆史文獻與文學作品中,它持續成為诠釋權力合法性與道德承諾的經典隱喻。


參考來源:

  1. 《史記》(漢·司馬遷)
  2. 《全唐文·卷二百四十二》(李峤)
  3. 《太平禦覽·卷五百四十六》引《呂氏春秋》
  4.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5.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6. 《觀堂集林》(王國維)

網絡擴展解釋

“桐圭”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tóng guī,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含義

“桐圭”原指用桐木制成的“圭”(古代禮器,形似玉制長條形令牌),因其材質優良、外形精美,常被用來比喻品德高尚、才能出衆的人才。


詳細解釋

  1. 字義來源

    • “桐”指桐木,質地輕硬且紋理美觀,象征品質高潔;
    • “圭”是古代象征身份與德行的禮器,常用于封賞或禮儀場合。
      兩者結合,字面意義為“桐木制成的圭”,後引申為對傑出人才的贊譽。
  2. 曆史典故
    該詞與《史記·晉世家》中“桐葉封弟”的典故相關:周成王幼時與弟弟叔虞嬉戲,削桐葉為圭形,戲言以此封地。後成王踐行諾言,封叔虞于唐。因此“桐圭/桐珪”也被用來代指帝王封賞的符信,象征誠信與權威。

  3. 用法與延伸

    • 古代文獻中多寫作“桐珪”,現代常以“桐圭”為通用形式;
    • 可用于形容人的才華或品德,如“桐圭之才”“德若桐圭”。

“桐圭”兼具物質與象征意義,既代表古代禮器的尊貴,也承載着對人才的贊美。其背後典故更強調“一諾千金”的誠信精神,使詞彙内涵更加豐富。

别人正在浏覽...

八面圓苞茅倍羨弁髦慘凜常象程露充試崇仰丹竈答言點電荷調诮頂天地主短打武生斷水肥效幹卿底事獦攦國嗣好為人師笏帶毀廢彙豐銀行嘉福肩息交分角試讦揚雞公車驚蹶矜驕金石之功空格筐椟梁饘淩擾臨莅瞢騰南嶽壽蠥蟲甯民疲于奔命阙失裙撐帬幄融晴鞣酸閃榆侍側市引淑祯松院泝端竟委碎滴唆擺亡缺文绫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