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北顧的意思、北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北顧的解釋

(1).顧望北方。《楚辭·劉向<九歎·憂苦>》:“菀彼青青,泣如頽兮;留思北顧,涕漸漸兮。” 王逸 注:“言己所以留精思,常北顧而視 郢都 。” 晉 潘嶽 《夏侯常侍诔》:“惠訓不倦,視人如傷。乃眷北顧,辭祿 延熹 。”

(2).山名。即 北固山 。 南朝 梁武帝 《登北顧樓》詩:“ 南城 連地險, 北顧 臨水側。” 唐 李白 《永王東巡歌》之六“ 丹陽 北固 是 吳 關,畫出樓臺雲水間” 王琦 注引《建康實錄》:“ 梁武帝 幸 京口 ,登 北固樓 ,改名 北顧 。”參見“ 北固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北顧”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指“回頭向北看”或“顧望北方”。例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赢得倉皇北顧”,描繪了宋軍北伐失敗後倉皇南逃時頻頻北望的狼狽場景。

  2. 地理名稱
    代指“北固山”,位于今江蘇鎮江,因南朝梁武帝曾登臨此山并賦詩《登北顧樓》而得名。


二、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作為成語,“北顧”被賦予更深層的文化意象:


三、文學應用

在詩詞中,“北顧”多用于渲染悲壯或憂患氛圍。例如:

“江山北顧,多少風煙。英雄百戰,壯士十年。”
通過北望的視角,表達對家國命運的感慨。


四、總結

“北顧”兼具地理名稱與文學意象的雙重屬性,既可指具體方位或山名,亦承載着對時局動蕩、前途未蔔的隱喻。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背景,可參考《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及相關史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北顧(běi gù)一詞的意思是指北方的望望,即向北方看望而不回頭。它由“北”和“顧”兩個部分組成。 “北”是一個漢字的獨立部首,讀音為“běi”,表示方位詞北。它的筆畫數為5畫。 “顧”也是一個漢字的獨立部首,讀音為“gù”,表示回頭看望。它的筆畫數為17畫。 “北顧”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追溯到古代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在古代,人們常常通過向北方遠眺來表達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和期盼。 在繁體字中,“北顧”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沒有出現變化。 在古時候,寫“北顧”的漢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書寫形式在曆史上發生了變化。但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是用“北”和“顧”兩個部首來表示這個詞。 以下是一個使用“北顧”這個詞的例句:當他離開家鄉去遠方求學時,他時常會北顧,思念着家人和故鄉的風景。 與“北顧”相關的組詞有:北方、顧忌、顧慮等。 與“北顧”意思相近的詞有:北望、遠望等。 與“北顧”意思相反的詞有:回顧、複顧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