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步道的意思、步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步道的解釋

(1).隻可步行不能通車的小路。《說文·彳部》:“徑,步道也。” 段玉裁 注:“此雲步道,謂人及牛馬可步行而不容車也。” 晉 無名氏 《安東平》詩:“凄凄烈烈,北風為雪。船道不通,步道斷絶。”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涪水》:“ 鄧艾 自 陰平 景谷 步道懸兵束馬,入 蜀 逕 江油 廣漢 者也。”

(2).馬路旁的人行道。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篇》四:“街旁步道上的行人就像潮水一樣從前面簇擁來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步道"是現代漢語中由"步"與"道"組合而成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指專供行人步行的通道系統。《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供人行走的小路",這一解釋體現了該詞的基礎語義特征。從構詞法分析,"步"作為動詞性語素強調行走功能,"道"作為名詞性語素限定空間屬性,二者結合形成"以步行為主要使用方式的線性空間"這一完整概念。

在中國城鄉建設語境中,步道系統具有多重功能屬性。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規劃标準》(GB/T51439-2021),步道被細分為人行道、綠道、登山步道等類型,要求具備連貫性、安全性和可達性。其中曆史文化步道作為特殊類别,需遵循《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在路徑規劃中兼顧遺産保護與展示功能。

台灣地區《國家步道系統建設規範》從工程學角度将步道定義為"經人工修築或長期自然形成,供非機動交通工具通行之山徑、古道、林道",特别強調自然生态保育原則。這一技術标準與大陸《綠色建築評價标準》中關于生态步道建設的透水鋪裝、植被緩沖帶等要求形成呼應,共同體現當代步道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在旅遊領域,《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标準(GB/T17775-2003)将步道系統作為景區評級的硬性指标,要求5A級景區必須建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無障礙步道。北京林業大學董麗教授在《景觀設計基礎》中指出,優質步道設計應實現"三度平衡":坡度不超過15度,寬度保持1.2-1.8米,曲度半徑不小于5米,這些參數已成為行業設計基準。

網絡擴展解釋

“步道”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步行專用的小路
    指僅供行人或非機動車通行的狹窄道路,通常不具備通車條件。如《說文解字》提到“徑,步道也”,段玉裁注釋為“人及牛馬可步行而不容車”。曆史上多用于描述自然或鄉間路徑,如《水經注》記載鄧艾行軍時“步道懸兵束馬”。

  2. 現代語境中的人行道
    指城市道路兩側供行人行走的區域,如郭沫若作品中描述的“街旁步道”。這一用法在當代更為常見,例如“加寬步道”即指拓寬人行道。

二、延伸與補充

注意:部分網頁提及步道與情緒調節相關(如),但此屬特定語境下的引申用法,并非詞語核心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比基尼不着情菜肚慘遭長蜺車駁稱家宸路充隱璀璨帶袵大曆導航台兜末香方馳伐棠封秩桴檝歸功古興鶴長鳬短湖濱會刊賄謝儉恡見在佛金閨玉堂酒瓢居起來源棱睜神利動另眼相待六梢流水無情落薄滿山遍野馬茹子眇觌眇芒迷頭弄瓦之喜披膽求饒秋荼三折肱為良醫傷克盛指式谷屬當疏米叔齊銅鳳拖天掃地徒行歪貨瓦摳僞經相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