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相靡 ”。亦作“ 相磨 ”。1.互相摩擦。《莊子·馬蹄》:“夫馬,陸居則食草飲水,喜則交頸相靡。” 成玄英 疏:“靡,摩也。”《文選·宋玉<高唐賦>》:“礫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 李善 注:“相摩,言水急石流,自相摩礪,聲動徹天。” 明 張居正 《答列卿毛介川書》:“今之士大夫,冠纓相摩,踵足相接,一時號為交遊者,蓋不少矣。”
(2).互相切磋。 宋 蘇轼 《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作詩反劍亦何謂,知君欲以詩相磨。” 梁啟超 《新民說》第十一節:“夫羣治之進,非一人所能為也,相摩而遷善,相引而彌長。”
“相摩”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物體之間或人與人之間的物理接觸或互動。例如:
引申為思想、學問等方面的交流與促進。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莊子》《高唐賦》等原文或權威詞典。
相摩(xiāng mó)是一個漢語詞彙,表示兩個物體相互接觸時所産生的摩擦、碰撞的動作或過程。它可以用來形容實體之間的接觸或比喻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對抗。
相摩由“目”和“手”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目”是第一部首,表示與目光有關的事物;“手”是第二部首,表示與手有關的事物。
相摩的總筆畫數為19畫。
“相摩”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它在《說文解字》中有所提及。繁體字為「相摩」。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相摩的寫法較為簡潔。它的字形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是結構稍微有所變化。
1. 兩個星球相摩之後,産生了巨大的爆炸。
2. 戰争中相摩的火花不斷,雙方勢均力敵。
1. 相互摩擦
2. 摩擦力
3. 摩擦磨損
1. 摩擦
2. 碰撞
3. 沖突
1. 和諧
2. 和平
3. 融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