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兜末香的意思、兜末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兜末香的解釋

香名。《漢武故事》:“兜末香, 兜渠國 所獻,如大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兜末香是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香料類物質,其名稱最早見于東漢時期典籍《風俗通義》。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特指焚燒後能産生特殊香氣的樹脂類物質,多用于宗教祭祀或貴族熏香儀式。

《後漢書·禮儀志》記載其"形如松脂,色若琥珀",燃燒時"煙氣盤桓如兜羅綿",故得"兜末"之名。清代考據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指出,此物與西域傳入的"安息香"存在藥理成分關聯,常作為中藥材使用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宋代醫典。

現代植物學研究顯示(參見《中國植物志》第43卷),兜末香可能對應漆樹科植物分泌的芳香樹脂。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木部》特别标注其"通竅醒神"的藥效,但強調需配伍使用以避免毒性。該物質在當代傳統中醫實踐中仍有微量應用,主要見于某些古方複原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兜末香”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兜末香”指古代一種香料名稱,源自西域國家兜渠國(或作“兜渠”)的貢品,形态類似大豆。該詞由“兜”(口袋)、“末”(殘餘)、“香”(氣味)三字組成,但作為專有名詞時,其字面組合不直接表意,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

二、文獻記載與用途

  1. 來源與形态
    據《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時期,兜渠國進獻此香,外形如大豆。
  2. 功能與傳說
    宋代洪刍《香譜》提到,焚燒兜末香可“去惡氣、除病疫”。另有傳說稱,西王母降臨漢宮時曾焚此香(《名香譜》引《本草》記載)。

三、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微弱香氣”,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建議以曆史文獻中的香名定義為準。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武故事》《香譜》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戲衣卑劇輩子邊番賓連娼樓長恸寵用創造性儲賈當行家點覷法難非洲嘎調拐子頭桂子蘭孫含容紅岩假扮交交牙牙家衍人給巾拂禁聲舊年九宗開頤課厲雷師蹑屩擔簦餪生暖痛缥醪疲敝傾匮岐塗求教上和下睦神比神霄十言獸罟授經雙人床束刃松花松祏算帒攤擋螳蠰貪躁天驕恬適跳下黃河洗不清土朱外政晚些先悉必具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