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落魄 ”。 金 元好問 《中州集·李警院天翼》:“僑寓 聊城 ,落薄失次。” 元 王實甫 《破窯記》第三折:“我如今落薄了,不曾得官。” 清 錢謙益 《東歸漫興》詩之六:“不因落薄滞江幹,那得歸來盡室歡。” 茅盾 《虹》二:“老子就是貨真價實的國貨醫生,然而近年來偏不行時了,偏是那樣的落薄。”
“落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同“落魄”,指人失去原有的權勢、地位或名聲,陷入貧困、卑微的境遇。常用于形容人生起伏或突然遭遇困境的狀态,例如從高位跌落至底層。
詳細解釋與使用場景
發音差異
拼音存在兩種形式:部分來源标注為luò báo,另一些則為luò bó。這可能因方言或曆史演變導緻,現代使用中兩者皆可接受。
文獻引用
該詞在曆代文學作品中頻繁出現,如元代王實甫《破窯記》中“我如今落薄了,不曾得官”,清代錢謙益詩句“不因落薄滞江幹”等,均體現其長期的語言生命力。
近義詞擴展
與“潦倒”“失意”“落拓”等詞義相近,但更強調從高位到低位的轉變過程。
《落薄》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頭發稀疏或脫發的狀态。通常用來形容人的發量減少或秃頭的狀況。
《落薄》的部首是草字頭部首,共有10個筆畫。
《落薄》一詞的來源比較難追溯,它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落薄」。
在古時候,「落薄」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因為漢字的演變經曆了不同的階段。不過,它的基本意思,即頭發稀疏,應該是始終沒有改變的。
他年紀輕輕就開始落薄了,真是可惜。
落後、發薄、秃頂。
脫發、秃頭、頭發稀少。
濃密、豐盈、秀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