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盛旨 ”。猶盛意。《孔叢子·抗志》:“今重違公子之盛旨,則有諂禮之愆焉。”《晉書·鄭沖傳》:“高讓彌篤,至意難違,覽其盛指,俾朕憮然。”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賤不敢逆盛指,行且謀引去。” 清 包世臣 《與楊季子論文書》:“ 世臣 僿陋偃蹇,何足以稱盛指;謹言其所知,而足下擇之。”
“盛指”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盛指”意為深厚的心意或盛情,通常用于表達對他人的敬意或隆重态度。該詞也可寫作“盛旨”。
“指”與“旨”通假,表示意圖、心意。而“盛”在此語境中取“深厚、隆重”之意,與“盛情”“盛意”中的用法一緻。
現代漢語中,“盛指”已較少使用,但可通過“盛情”“盛意”等近義詞替代。其古義多出現在文獻研究或特定書面表達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盛”的其他含義(如興盛、容納等),可參考相關詞典釋義。
《盛指》是指盛大、興盛的意思。它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具有積極向上的含義。
《盛指》的左邊是“皿”部,右邊是“指”部。
“皿”部屬于象形字,表示一個盛器,具有容納的意義。
“指”部屬于會意字,表示手指的動作,引申為指向、指示的意思。
整個字共有13畫。
《盛指》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漢語,具有悠久的曆史和文化背景。它蘊含了對事物興盛、繁榮的期望和祝願。
《盛指》的繁體字為「盛指」。在繁體中,字形更加繁複,筆畫較多,但含義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盛指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字形中“口”部的形狀更加明顯,表示容器的盛放之意。
1. 今年公司業績大幅增長,盛指公司發展前景非常看好。
2. 這個地區的經濟繁榮興盛,盛指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整個展覽會場人聲鼎沸,人潮如潮水一般,盛指展覽的成功。
組詞:盛世、盛典、盛裝、盛行。
近義詞:鼎盛、興盛、繁榮。
反義詞:衰敗、萎靡、衰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