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步道的意思、步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步道的解释

(1).只可步行不能通车的小路。《说文·彳部》:“径,步道也。” 段玉裁 注:“此云步道,谓人及牛马可步行而不容车也。” 晋 无名氏 《安东平》诗:“凄凄烈烈,北风为雪。船道不通,步道断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涪水》:“ 邓艾 自 阴平 景谷 步道悬兵束马,入 蜀 逕 江油 广汉 者也。”

(2).马路旁的人行道。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四:“街旁步道上的行人就像潮水一样从前面簇拥来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步道"是现代汉语中由"步"与"道"组合而成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指专供行人步行的通道系统。《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供人行走的小路",这一解释体现了该词的基础语义特征。从构词法分析,"步"作为动词性语素强调行走功能,"道"作为名词性语素限定空间属性,二者结合形成"以步行为主要使用方式的线性空间"这一完整概念。

在中国城乡建设语境中,步道系统具有多重功能属性。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标准》(GB/T51439-2021),步道被细分为人行道、绿道、登山步道等类型,要求具备连贯性、安全性和可达性。其中历史文化步道作为特殊类别,需遵循《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在路径规划中兼顾遗产保护与展示功能。

台湾地区《国家步道系统建设规范》从工程学角度将步道定义为"经人工修筑或长期自然形成,供非机动交通工具通行之山径、古道、林道",特别强调自然生态保育原则。这一技术标准与大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关于生态步道建设的透水铺装、植被缓冲带等要求形成呼应,共同体现当代步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旅游领域,《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GB/T17775-2003)将步道系统作为景区评级的硬性指标,要求5A级景区必须建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无障碍步道。北京林业大学董丽教授在《景观设计基础》中指出,优质步道设计应实现"三度平衡":坡度不超过15度,宽度保持1.2-1.8米,曲度半径不小于5米,这些参数已成为行业设计基准。

网络扩展解释

“步道”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步行专用的小路
    指仅供行人或非机动车通行的狭窄道路,通常不具备通车条件。如《说文解字》提到“径,步道也”,段玉裁注释为“人及牛马可步行而不容车”。历史上多用于描述自然或乡间路径,如《水经注》记载邓艾行军时“步道悬兵束马”。

  2. 现代语境中的人行道
    指城市道路两侧供行人行走的区域,如郭沫若作品中描述的“街旁步道”。这一用法在当代更为常见,例如“加宽步道”即指拓宽人行道。

二、延伸与补充

注意:部分网页提及步道与情绪调节相关(如),但此属特定语境下的引申用法,并非词语核心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宝胄拔起贝饰采种导体的历都卢德言容功兜底法国烦鄙服话尴尬感颂跟梢皓练核装置霍尔木兹海峡兼差江妃降临疆垣尖冷嘉贽矜节近易极野捐命抠搜跨院睽别乐昌破镜灵威丈人令主龙疏母陀罗劈地平均千春遣施钤辖青及丘樊虬曲阙误羣口铄金三天扇枕温被沈粹沈剧恃爱适尔实习説舌撕破脸天厌推班无可比伦小大人儿遐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