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約之數。《管子·海王》:“吾子食鹽二升少半,此其大曆也。” 尹知章 注:“曆,數也。”
(2).官修的曆法。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技藝》:“ 樸 能不用算推古今日月食,但口誦乘除,不差一算。凡‘大曆’悉是算數,令人就耳一讀,即能暗誦。”參見“ 小曆 ”。
“大曆”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解釋,以下為詳細分析:
一、作為年號的解釋(主要含義) 大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號,使用時間為766年十一月至779年十二月,共13年。此時期屬于中唐階段,是安史之亂後唐朝恢複與調整的關鍵時期,具有以下特點:
二、其他古籍中的釋義
三、詞義辨析 需注意“大曆”與“晚唐”的區别:大曆屬于中唐初期,而晚唐一般指唐文宗太和年間(827年)之後。
參考資料:可通過、8、9進一步了解年號曆史背景;、5可查閱古籍釋義。
《大曆》這個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長時間或長時間的曆史。它可以形容一個國家或一個朝代曆經了漫長的歲月,也可以指一個人的一生或一個時代的發展進程。
《大曆》這個詞可以由兩個部首拆分而成,分别是「大」和「日」。它的總共有9個筆畫,其中「大」部首有三個筆畫,「日」部首有4個筆畫,「大曆」兩個字的結構比較簡單。
《大曆》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曆法和年號制度。在中國曆史上,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年號,用以标志該朝代的特定時期。而「大曆」則是指朝代的總體曆史發展,代表着該朝代悠久的曆史。
《大曆》的繁體形式為「大曆」,「曆」是指曆法、曆法年、曆法紀年的意思。在繁體字中,字的形狀比較複雜,與簡體字有所區别。
在古代,「大曆」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漢字的發展經曆了漫長的曆史,隨着時代的變遷,字形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在古時候的寫法中,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筆畫順序或細微的形狀變化。
1. 這幅畫記錄了一個國家的大曆史,它的價值不可估量。
2. 他經曆了三朝五代,見證了國家的大曆程。
組詞: 大事件、曆史、大事、大變革。
近義詞: 長時間、漫長的曆史、悠久的年代。
反義詞: 短暫、短期、小事、微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