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至親。《晉書·愍帝紀》:“今左右丞相茂德齊聖,國之昵屬。”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是以 宋 野有退舍之熒惑, 殷 朝有外奔之昵屬。”
“昵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拼音:nì shǔ
含義:指至親,即關系極為親密的人,常用于形容血緣或情感上最親近的親屬或密友。
《晉書·愍帝紀》
例句:“今左右丞相茂德齊聖,國之昵屬。”
解析:此處強調丞相作為國家最親近、可信賴的臣屬。
葛洪《抱樸子·博喻》
例句:“是以宋野有退舍之熒惑,殷朝有外奔之昵屬。”
解析:通過曆史典故,進一步印證“昵屬”指代核心親信或家族成員。
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至親”“親信”等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背景,可參考《晉書》《抱樸子》等文獻(來源:、3、4、6)。
昵屬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于形容關系密切的親戚或友人。
昵(nì)字由日字旁和攵字旁組成,共有8畫。
屬(shǔ)字由屍字旁和者字旁組成,共有14畫。
昵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形容人際關系親密,相互了解彼此。
昵屬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暱屬」。
古代漢字書寫形式多有變化,昵屬也不例外。古時候的昵屬對應的漢字為「昵屬」,用于形容親戚或友人之間的親密關系,相互間的了解程度。
1. 他們是昵屬,關系非常親密。
2. 她對待昵屬一樣,感情深厚。
3. 這個團隊成員彼此昵屬,合作默契。
昵屬可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概念和意義,比如:
1. 昵屬關系
2. 昵屬友人
3. 昵屬親戚
昵屬的近義詞包括:密友、親信、好友、至交。
昵屬的反義詞包括:疏離、疏遠、陌生、冷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