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四辟 ”。
亦作“ 四闢 ”。四方開通。一說指春夏秋冬。《莊子·天道》:“明於天,通於聖,六通四辟於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 陸德明 釋文:“四辟,毗赤反,謂四方開也。” 成玄英 疏:“四辟者,謂春秋冬夏也。” 宋 黃庭堅 《和邢惇夫秋懷》詩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燭四時和。” 任淵 注:“《莊子》曰:‘六通四闢於帝王之德。’此借用以言當如 舜 之闢四門,廣緻衆賢也。”
“四辟”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四方開通
該釋義認為“四辟”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暢通無阻,常用于形容地域廣闊或帝王之德兼容并包。例如《莊子·天道》中提到:“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陸德明注解為“四方開也”。
代指四季(春夏秋冬)
另一說認為“四辟”隱喻四季的循環。成玄英在《莊子疏》中提出此觀點,認為其與“六通”(天地四方)共同構成自然規律。
使用場景與典故
該詞多用于古文語境,如宋代黃庭堅詩句“六通而四辟,玉燭四時和”,借以贊頌自然和諧或政治開明。此外,網頁提到項羽典故中用“四辟之地”形容絕境,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文獻,需謹慎考據。
總結
“四辟”的釋義需結合文獻語境,既可指空間維度的通達,也可象征時間維度的四季更疊,體現了漢語詞彙的多義性。
《四辟》是一個成語,意指排除四害,即滅蚊、殺鼠、除蒼蠅、鏟蠅。
《四辟》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四”和“辟”,部首“四”表示“數目是四”,部首“辟”表示“防止、制止”,整個詞共有11個筆畫。
《四辟》源于古代《禮記·樂記》中的記載,意指人們要排除四個常見的危害物。後來這個成語引申為平民百姓排除衆多的危害物,保障生活的安甯和幸福。
《四辟》的繁體字是「四闢」。
古時《四辟》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如在《集韻》中的寫法是「厠辟」,在《辨譌》中寫作「汞辟」。
1. 為了保持家中的清潔衛生,她每天都會進行四辟工作。
2.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來四辟食品安全隱患。
四通八達、四面八方、四方八面、四平八穩
四清、四去、四除
四害、四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