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跋的意思、畫跋的詳細解釋
畫跋的解釋
畫冊的跋文。《四庫全書總目·藝術一·廣川畫跋》:“ 毛晉 嘗刊其書跋十卷,而畫跋則世罕傳本。”
詞語分解
- 畫的解釋 畫 (畫) à 繪圖:繪畫。畫圖。畫像。畫地為牢。畫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繪畫雕刻,一融化就都沒有了,喻勞而無功)。 圖像:畫面。畫片。畫壇。畫闆。畫卷(刵 )(a.成卷軸形的畫;b.喻壯麗的景色
- 跋的解釋 跋 á 翻山越嶺:跋涉。 踩,踐踏:跋前踬後(喻進退兩難)。 文章或書籍正文後面的短文,說明寫作經過、資料來源等與成書有關的情況:跋文。跋語。序跋。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畫跋”是中國傳統書畫藝術中的專業術語,指附于畫作之後的評論或說明性文字,通常由作者本人、收藏者或鑒賞者撰寫。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定義
- 結構拆分:由“畫”(繪畫作品)和“跋”(文末的評述)組成。題跋一般分為“題”和“跋”兩部分,題位于畫作前,跋位于畫作後。
- 功能:用于記錄創作背景、藝術見解、鑒賞心得,或對畫作進行補充說明,具有史料和藝術雙重價值。
2.曆史與應用
-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文人畫興起時期,如《廣川畫跋》是現存較早的畫跋專著(《四庫全書》提及)。
- 形式:常見于卷軸畫、冊頁等裝裱形式中,與題畫詩、印章共同構成書畫作品的完整藝術表達。
3.文化意義
- 畫跋不僅是文字記錄,更承載了藝術批評與美學思想。例如清代石濤在畫跋中提出“筆墨當隨時代”,成為後世藝術創新的重要理論依據。
- 通過畫跋可了解曆代收藏流轉信息,如《四庫全書總目》提到毛晉刊刻書跋而畫跋罕見,反映了文獻保存的差異性。
4.與“題”的區别
- 題:位于畫作前,多為标題、題記或短詩;跋:位于畫作後,内容更側重評析或考證。
若需進一步研究,可參考《廣川畫跋》等古籍,或查閱書畫鑒賞類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畫跋的意思
《畫跋》是一個漢字詞彙,源于古代書畫界。它指的是書畫作品上的評語、題詩、題字等,常常作為作品的附注或評價。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畫跋》由兩個部首組成:「⼀」(一)和「⾫」(足),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畫跋》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如《史記·卷三十三·孫子吳起列傳》中有記載。繁體字「畫跋」用于繁體字書寫系統,比如在香港、澳門和台灣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畫跋》為例,古代常常使用篆書、隸書、楷書等字體書寫。這些字體在形狀和結構上有所差異,但它們都代表了古代漢字書法的獨特風格。
例句
1. 這幅畫跋上的題詩非常動人,為整幅畫作增色不少。
2. 畫廊裡的每一件作品都附有詳細的畫跋,讓觀衆更好地理解藝術家的創作意圖。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畫作、跋書、書畫。
近義詞:題跋、題詠。
反義詞:畫作、跋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