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蜀本的意思、蜀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蜀本的解釋

宋 時 蜀 中刻印的書。 蜀 本書多用 顔 體,字較大,故又稱 蜀 大字本。 宋 葉夢得 《石林燕語》卷八:“今天下印書,以 杭州 為上, 蜀 本次之, 福建 最下。”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考證》:“舊 蜀 本 杜 詩,并無注釋,雖編年而不分古、近二體,其間略有公自注而已。” 葉德輝 《書林清話·宋刻經注疏分合之别》:“自京、監、 蜀 本皆省經文及注,又篇章散亂,覽者病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蜀本”是宋代書籍版本學中的重要術語,具體指四川成都、眉山地區刻印的書籍。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背景

“蜀本”特指宋代蜀地(今四川地區)刊刻的書籍。因宋代四川刻書業發達,與浙本、閩本并稱三大刻書體系,其中蜀本以質量精良著稱。

二、主要特點

  1. 字體風格:多采用顔真卿楷體,字形肥勁樸厚,結構雄渾,被稱為“蜀大字本”。
  2. 版式設計:
    • 版面疏朗悅目,左右雙欄;
    • 版心多為白口(無黑線裝飾);
    • 版心下端常标注刻工姓名。
  3. 材質與校勘:紙張潔白,校勘嚴謹,内容可靠性高。

三、曆史評價

宋代文獻《石林燕語》記載:“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可見其地位僅次于浙本。嚴羽《滄浪詩話》也提到蜀本杜詩無注釋的特點。

四、文獻記載

葉德輝在《書林清話》中批評其他版本散亂時,特别指出蜀本與京本、監本的差異,進一步印證其版本學價值。


提示:以上信息綜合了宋代文獻及版本學研究,若需完整古籍例證,可參考《石林燕語》《滄浪詩話》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蜀本的意思

《蜀本》是一個漢字詞彙,指的是以蜀地(今四川省)為根據地、流傳于蜀地的史書或文獻。通常用于指代《蜀志》、《蜀紀》等關于蜀地曆史的文獻。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詞的部首是虍,總共7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蜀本》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是指有關蜀地的經書和史書。繁體字為「蜀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蜀本」的寫法可能會有些不同。例如,有時會将「蜀」的下部寫成「幾」,表示山的形狀。又或者将「本」的上部寫成「木」,強調這些文獻的根源和重要性。

例句

1. 這本書是《蜀本》,記錄了蜀地古代的曆史和文化。

2. 研究《蜀本》可以更好地了解蜀地的發展變遷。

組詞

蜀本:《蜀志》、《蜀紀》、蜀地、蜀文化

近義詞

蜀錄、蜀史、蜀志

反義詞

非蜀本、外地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