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逆耳利行的意思、逆耳利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逆耳利行的解釋

猶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謂忠誠正直的話雖然不順耳,但有益于行為。《舊唐書·王晙傳》:“臣蒙天澤,叨居重鎮,逆耳利行,敢不盡言。” 宋 朱熹 《答汪尚書書》:“諸公果能協成 元履 之論,使聖德日新,讒佞屏遠,逆耳利行之言,日至於前,而無所忤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逆耳利行”是由“逆耳”和“利行”兩個部分組成的四字短語,其核心含義指“聽起來刺耳的話,卻對實際行動有助益”。根據《漢語大詞典》收錄,“逆耳”意為“不順耳、不中聽”,多形容直言勸谏的言論;而“利行”則解釋為“對行為或事業産生積極影響”。兩者組合後,整體強調“忠言雖不悅耳,卻能引導正确行動”的辯證關系。

該短語的典故可追溯至《史記·留侯世家》,原文記載劉邦聽取張良勸谏後感歎:“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此處通過類比苦口良藥與逆耳忠言,凸顯了“接受批評建議”的重要性。這一思想也被《論語·子路》中“法語之言,能無從乎”的記載印證,儒家經典同樣倡導理性對待不同聲音。

在現代漢語使用中,“逆耳利行”多用于職場溝通或教育領域。例如管理者采納員工建議時,常引用該成語說明“不同意見的價值”;教師指導學生時,也以此強調“虛心接受批評”的成長意義。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特别指出,此類成語的深層價值在于“突破認知舒適區,實現自我修正”。

網絡擴展解釋

“逆耳利行”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忠誠正直的言論雖然聽起來刺耳,但對行為有積極指導作用。該詞由“逆耳”(不順耳)和“利行”(利于行動)構成,強調忠言的實用價值。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舊唐書·王晙傳》:“臣蒙天澤,叨居重鎮,逆耳利行,敢不盡言。” 宋代朱熹在《答汪尚書書》中亦引用此語,進一步強化其勸谏内涵。

三、語法功能與示例

四、近義詞與延伸
與“忠言逆耳利于行”同源,強調接受批評的重要性。雖未明确反義詞,但語境中隱含與“阿谀奉承”相對。

五、應用場景
適用于勸誡他人虛心納谏,或描述直言進谏的行為,常見于曆史評論、品德教育類文本。

别人正在浏覽...

愛顧哀痛诏拜嘉拜爵白剌擦薜荔衣不那財丁懲一戒百成因辰極齒條出師刀背耑耑風餐雨宿怫戾格尚瓜字初分骨骲鼓膜害獸侯道黃狀會串會送腳踩兩邊船積怠潔澈即今禁圃盡數棘澁棘針遽迫臉紅蓮花國隸學憫笑母母難問陪貳篇袠牽絲戲锲臂清新俊逸企效若榴三矢搔掐深感神天十八羅漢詩庫饕竊提花王儲烏合之衆小活兒肖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