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出師的意思、出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出師的解釋

(1) [finish one’s apprenticeship]∶完成從師學藝

(2) [dispatch troops to fight;send out an army]∶率兵征讨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詳細解釋

(1).出兵。《左傳·文公十六年》:“夫 麇 與 百濮 ,謂我饑不能師,故伐我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後漢書·吳漢傳》:“每當出師,朝受詔,夕即引道,初無辦嚴之日。”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負鄙為艱,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乙巳出師。會天大雨,三晝夜不絶。” 茅盾 《喜劇》:“那時 上海 還是 孫傳芳 的勢力,那時國民革命軍還沒有出師北伐。”

(2).徒工期滿學成。 韓少華 《紅點颏兒》二:“我學了三年零一節,剛出師,就‘晉’到了前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出師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其核心釋義及權威引用如下:


一、軍事行動:派兵作戰

指軍隊出發征戰或讨伐敵人。

權威來源:

《漢語大詞典》釋義為:“出兵;發兵征戰。”

例句:

《左傳·僖公二十七年》:“楚子将圍宋,使子文治兵于睽……子玉複治兵于蔿,終日而畢,鞭七人,貫三人耳。國老皆賀子文,子文飲之酒。蔿賈尚幼,後至,不賀……曰:‘子之傳政于子玉,以靖國也。靖諸内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子玉之敗,子之舉也。舉以敗國,将何賀焉?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過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賀,何後之有?’及城濮之戰,晉師三日館穀,及癸酉而還。甲午,至于衡雍,作王宮于踐土。鄉役之三月,鄭伯如楚緻其師。為楚師既敗而懼,使子人九行成于晉。晉栾枝入盟鄭伯。五月丙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丁未,獻楚俘于王,驷介百乘,徒兵千。鄭伯傅王,用平禮也。己酉,王享醴,命晉侯宥。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興父策命晉侯為侯伯,賜之大辂之服……晉侯三辭,從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揚天子之丕顯休命。’受策以出。出入三觐。衛侯聞楚師敗,懼,出奔楚,遂適陳。”

(此處“出師”指楚軍出征城濮之戰)


二、學藝完成:學徒期滿

指學徒學習期滿,掌握技藝後獲得獨立從業資格。

權威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釋義:“(學徒)學習期滿,可以獨立工作。”

例句:

傳統行業中,如木匠、戲曲等行業,學徒需跟隨師父學習多年,通過考核後方可“出師”自立門戶。


三、曆史專指:諸葛亮《出師表》

特指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前向劉禅呈遞的《出師表》,表達為國出征的決心。

權威來源: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遂行,屯于沔陽……亮上疏曰:‘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文化影響:

該表文成為忠臣典範,“出師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等典故均源于此。


四、引申含義:公開挑戰或行動

現代引申為公開參與競賽、挑戰權威或開展重要行動。

例句:

“此次比賽是他首次出師國際賽場。”


五、成語關聯

常見于成語: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3. 《三國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左傳》(中華書局影印本)
  5. 《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
  6. 《中華成語辭海》(中國書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出師”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學成出師(師徒關系)

指學徒完成學業并通過考核,具備獨立從業能力。這一含義常見于傳統技藝或行業傳承中,例如:

二、出兵征戰(軍事行動)

源自古代軍事術語,指軍隊出征作戰,常見于文學與曆史文獻:

其他補充

該詞在不同語境中需結合具體場景理解,其核心均指向“從基礎階段轉向實踐應用”的轉變過程。

别人正在浏覽...

矮子裡拔将軍稗官白菀表臣璧帛蔔官不堪其憂饞魂從牛從飨達制電掃雕印斐濟峰回路轉勾卻溝洫寡聞少見骨肉團圓紅繖灰瓶匠指箋述诘戎勁切津渚計數救死鈞批扣捺枯攣啦啦隊煉質麟閣像骊虬輪路昧莫明備明夷弄癡人畔戾埤狹氣絕砌壘棄知确然森聳盛美申奬水闊山高庶幾體親蛻皮徒人危如累卵象夢閑迳獻酒縣圃膝行而前